導讀:餐后低血壓只見于老年人中,這是因為老年人機體衰退,進餐后血液大量的進入到內臟器官中,而血壓調節機制不能及時調整血壓而導致的,下面和百濟藥師一起來了解一下。
餐后低血壓是老年人特有的一種與體位性低血壓不同的疾病,兩者具有共同的病理基礎。目前認為,餐后低血壓其主要機制是餐后血液大量進入內臟器官及老年人因衰退,反應遲鈍和自主神經紊亂,血壓調節機制不敏感等諸多原因而致。餐后低血壓在老年人群中發病率較高,可引起因缺血而發生頭暈、跌倒甚至
骨折、缺血性
心腦血管疾病等嚴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事件發生。因此,對老年人餐后低血壓應予高度重視,應加強對缺血疾病的發生預防和干預。
老年人餐后低血壓是由老年人的生理特點所確定的,是內外因協同作用的結果,其原理至今尚未完全明確,目前有關報道認為,餐后內臟血管過度擴張是引起餐后低血壓的重要因素。大量進食尤其是糖類及碳水化合物,門靜脈及腸系膜血管擴張血容量升高達20%以上,若心率或外周血管不能有效代償,加上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血壓調節機制遲鈍或不敏感而引起餐后低血壓,是老年人特有的疾病。
餐后低血壓的發生率從性別和年齡段來分析,男性均高于女性(90.32%比82.76%);70~79歲年齡組發生率高于其他年齡組,而中餐發生率低于其他年齡組,>90歲組晚餐發生率高于其他年齡段組。目前尚未見到此類分析報道。
調查顯示,老年人餐后90 min內SBP和DBP平均下降幅度SBP≥20 mmHg,DBP≥10 mmHg,以早餐為最高,其次為午、晚餐。最大降幅SBP達70 mmHg,DBP為34 mmHg,低于官玉紅等[7]報道的SBP 80 mmHg和DBP 45 mmHg。從性別上分析男性SBP和DBP在不同的時間段平均下降幅度都大于女性(P<0.05)。因此,對患有餐后低血壓的老年患者在餐后90 min內應減少活動,適當臥床休息,加強生活照料,避免不良意外事件發生。
餐后低血壓老年人常見而特有的疾病,在老年人群中發生率較高,它的危害不亞于
高血壓,國內外早有報道,近年來國內研究報道也相繼增多,餐后低血壓從一個不為人們所關注的疾病,隨著我國老年化程度越來越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健康問題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重視,但餐后低血壓仍不象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那樣備受人們關注和重視。
餐后低血壓是潛在的危險因素,可引起老年人因血壓短時間迅速降低易導致心腦血供不足,引起頭暈跌倒甚至骨折及缺血性心腦血管不良事件發生,據有關調查顯示老年人中2/5
中風患者、1/4的心肌梗死患者是由低血壓引起。為此,對老年人餐后低血壓的患者應加強預防和生活照料以及必要的干預,防止缺血性疾病等不良事件的發生。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更多的健康咨詢可撥打百濟新特藥房的全國免費服務熱線400-101-6868進行咨詢,百濟藥師將為你提供詳細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