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是各種心臟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也是心內科醫師需要緊急處理的常見病之一。因抗心律失常藥物作用與促心律失常作用并存,因此內科醫師在處理快速心律失常時承擔著很大風險。庫爾勒市第二人民醫院內科采用靜脈注射胺碘酮治療快速心律失常,發現其有較高的療效和較好的耐受性,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5年8月~2006年8月,各種快速心律失常患者36例(發病時間小于48 h,心室率大于100次/min)。接受胺碘酮(商品名可達龍,杭州賽諾菲民生制藥有限公司生產),靜脈注射治療。其中男26例,女10例,年齡28~69歲,平均(46.2±13.5)歲,確診為器質性心臟病者27例(75%),9例無心臟。25%)。另外,陣發性房顫10例,持續性房顫4例,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室上速)16例,室性期前收縮4例,室性心動過速2例。
1.2 治療方法 除治療原發病外,在持續心電、血壓監護下,首次靜脈注射胺碘酮3 mg/kg,15 min后無效時,重復應用,然后用微泵靜脈維持1 mg/min,6 h后改為0.5 mg/min維持,24 h總劑量600~900 mg。治療前和治療結束后復查心電圖。
1.3 觀察指標 觀察用藥后6 h內心率下降幅度,陣發性房顫在24 h之內是否轉復為竇性心律,胺碘酮對各種心律失常起效時間、有效率及藥物不良反應。
1.4 療效評定標準 有效:心室率降至100次/min以下,或較基礎心律水平下降20%以上,或室上速、陣發性房顫轉復為竇性心律。無效:心室率仍≥100次/min,較基礎水平下降20%以下。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 在治療的36例患者中,有效率86.1%。在陣發性房顫10例中,8例有效,其中6例轉復為竇性心律,轉復率為75%。持續性房顫4例,3例有效。16例室上速,15例有效,其中12例轉復為竇性心率。4例室性期前收縮,3例有效,2例室速均有效,5例用胺碘酮治療無效,占13.8%,采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
2.2 不良反應 本組中有4例不良反應(11.1%),2例出現竇性心動過緩,停藥4 h后心率增至60次/min以上,1例出現
低血壓,停藥3 h后血壓恢復正常,1例并發靜脈炎,給予50%硫酸鎂濕敷2天后痊愈,治療過程中沒有病例發生急性心衰、心功能惡化及心律失常。
3 討論
本組資料顯示:器質性心臟病占比例相對較大,快速心律失常將會給他們帶來一定的危險性,要快速終止心律失常,否則將導致心功能惡化,出現低血壓、休克或心衰加重,增加病死率。
胺碘酮屬于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是多通道阻滯劑,直接作用是阻滯鈉鉀鈣通道,明顯延長心房肌和心室肌的動作電位時程和不應期,同時非競爭性阻斷α受體和β受體,擴張冠狀動脈,增加血流量,減少心肌氧耗,擴張外周動脈,降低外周阻力。由于促心律失常反應少,在心肌急性缺血或急性心肌梗死或心功能不全時,其他抗心律失常藥屬于禁忌,胺碘酮并不增加重癥心血管病患者的死亡率,也無促使心功能惡化作用,使之成為重癥患者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首選藥物[1]。本組資料顯示靜脈注射胺碘酮作用迅速,轉復為竇性心律成功率高達75%。
大多數患者都能耐受靜脈注射胺碘酮治療,本組有11.1%的患者出現不良反應,3例患者出現竇性心動過緩或低血壓,可能與劑量較大,應用時間較長有關,停藥后好轉。因此,靜脈注射胺碘酮時持續心電血壓監護很有必要。目前,國內外都沒有明確的統一胺碘酮的使用劑量[2,3],胺碘酮的劑量應根據年齡、性別、體重和疾病等調節,進行個體化治療。(參考文獻:胺碘酮治療快速心律失常的療效觀察,李霞,中華現代內科學雜志2007年第4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