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患者由于不清楚冠狀動脈疾病早期癥狀,無法及早發現疾病,從而延誤了治療,導致遺憾終生。因此了解冠狀動脈疾病早期癥狀及早對癥治療是十分必要的。
冠狀動脈疾病早期癥狀有哪些?許多患者由于不清楚冠狀動脈疾病早期癥狀,無法及早發現疾病,從而延誤了治療,導致遺憾終生。因此了解冠狀動脈疾病早期癥狀及早對癥治療是十分必要的。下面
百濟藥師為您講解冠狀動脈疾病早期癥狀有哪些。
冠狀動脈疾病早期癥狀有哪些?
不同的冠狀動脈疾病有不同的早期癥狀:
1.無癥狀性冠心病:也稱隱匿性冠心病,包括癥狀不典型、真正無癥狀以及有冠心病史但無癥狀者。人群中,無癥狀性冠心病的發生率不清。Framingham研究中,約1/4心肌梗死者發病前無臨床癥狀。雖然這些病人無癥狀,但靜息或負荷試驗時,有心肌缺血的心電圖改變,包括ST段壓低、T波低平或倒置等。病理學檢查心肌無明顯組織形態學改變。預后與癥狀性冠心病患者無明顯區別,其預后取決于心肌缺血嚴重性及左室功能受累程度。
2.心絞痛型冠心病:患者臨床上有心肌缺血引起的發作性心前區疼痛。病理學檢查心肌無組織形態改變。參照世界衛生組織的“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法及診斷標準”,結合臨床特征,將心絞痛分為下列幾型。
(1)勞累性心絞痛:常在運動、勞累、情緒激動或其他增加心肌耗氧量時,發生心前區疼痛,而在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迅速緩解。
①初發型心絞痛:亦稱新近發生心絞痛,即在最近1個月內初次發生勞累性心絞痛;也包括有穩定型心絞痛者,已數月不發作心前區疼痛,現再次發作,時間未到1個月。
②穩定型心絞痛:反復發作勞累性心絞痛,且性質無明顯變化,歷時1~3個月。心絞痛的頻率、程度、時限以及誘發疼痛的勞累程度無明顯變化,且對硝酸甘油有明顯反應。
③惡化型心絞痛:亦稱增劇型心絞痛,即原為穩定型心絞痛,在最近3個月內心絞痛程度和發作頻率增加、疼痛時間延長以及誘發因素經常變動,常在低心肌耗氧量時引起心絞痛,提示病情進行性惡化。
(2)自發性心絞痛:心絞痛發作與心肌耗氧量增加無明顯關系,疼痛程度較重和時間較長,且不易被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所緩解。心電圖常出現一過性ST-T波改變,但不伴血清酶變化。
①臥位型心絞痛:常在半夜熟睡時發生,可能因做夢、夜間血壓波動或平臥位使靜脈回流增加,引起心功能不全,致使冠脈灌注不足和心肌耗氧量增加。嚴重者可發展為心肌梗死或心性猝死。
②變異型心絞痛:通常在晝夜的某一固定時間自發性發作心前區疼痛,心絞痛程度重,發作時心電圖示有關導聯ST段抬高及相背導聯ST段壓低,常伴嚴重室性心律失常或房室傳導阻滯。
③中間綜合征:亦稱冠脈功能不全心絞痛狀態或梗死前心絞痛。患者常在休息或睡眠時自發性發作心絞痛,且疼痛嚴重,歷時可長達30min以上,但無心肌梗死的心電圖和血清酶變化。
④梗死后心絞痛:為急性心肌梗死發生后1~3個月內重新出現的自發性心絞痛。通常是梗死相關的冠脈發生再通(不完全阻塞)或側支循環形成,致使“不完全梗阻”,尚存活但缺血的心肌導致心絞痛。也可由多支冠脈病變引起梗死后心絞痛。
(3)混合性心絞痛:休息和勞累時均發生心絞痛,常由于冠脈一處或多處嚴重狹窄,使冠脈血流突然和短暫減少所致。
3.心肌梗死型冠心病:在急性心肌梗死恢復期,某些患者可呈現自發性胸痛,有時伴有心電圖改變,如伴血清酶再度增高,則可能為急性心肌梗死擴展。
4.猝死型冠心病:猝死型冠心病好發于冬季,患者年齡一般不大,可在多種場合突然發病。半數患者生前無癥狀,大多數病人發病前無前驅癥狀,部分病人有心肌梗死的先兆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