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林黛玉的扮演者陳曉旭得知患上
乳腺癌,發現就是晚期,令人痛惜。痛惜之余,不禁會問,為什么會患乳腺癌,有什么好的防治方法呢?
獨身、不婚、丁克、非母乳喂養是高發誘因
中國醫師協會放射醫師分會首屆會長郭啟勇曾指出:中國近年來乳腺癌發病率正在以每年3%的速度增長,集中在上海、北京、廣州等發達城市。獨身,不結婚,結了婚不要孩子,要了孩子不哺乳等這些都是乳腺癌的高發因素。根據上海的一個調查,300名上海女性有一個得乳腺癌,1/300,相當高的比例。
中國抗癌協會副理事長顧晉也稱:如果三代人中有兩代人有
腫瘤患者的話,那么就應該比別人得病的幾率高。正常的每年檢查就足以發現早期腫瘤。在我們醫院的檢查數據中發現早期腫瘤占到1.25%。早期措施很簡單,做一個美容切口,能夠保證乳房原來的形狀,不需要再去做其他的就能夠治愈乳腺癌。
郭啟勇稱關于乳腺健康,有兩個非常容易檢查的手段,定期有效的體檢和心情管理。
怎么做到早期發現?
自己檢查,再加上每半年排一次險。但不可單純只靠乳腺自查,而忽視定期有效的體檢。對于乳房自查,世界衛生組織在乳腺癌的預防和控制規劃中表示:沒有證據說明通過乳房自檢進行篩查的效果。但是,乳房自檢的做法被認為可使婦女獲得能力負責自身的健康。因此,建議把乳房自檢作為提高高危婦女認識的方法,而不是一種篩查方法。早診的關鍵在于要早期發現那些臨床檢查還觸及不到的腫瘤。在有些條件達不到定期體檢的地方,定期自檢可視做一種方式,但并非可靠的篩查方法,乳房自檢的作用更多在于提高女性對乳房健康的重視和認知。
臨床上,乳腺癌早期發現更主要基于影像學證據,而非觸診。由于乳房自查存在諸多局限性和不確定性,且早期乳腺癌多無明顯癥狀,偶爾發現乳房硬結,大部分也具有無痛性,患者常喪失警惕,從而延誤診治。如此看來,僅靠自我檢查,對及早預防和發現乳腺癌并沒有很大幫助。要及早發現病情,定期乳腺癌篩查十分必要,使病人能夠得到更長、更好、更恰當的治療,延長生命。
超聲和X線相結合是目前乳腺癌早期篩查的主要手段
在影像學檢查中,超聲和X線相結合是目前乳腺癌早期篩查的主要手段,而對不同年齡的女性檢查方法亦不同。乳腺超聲檢查適合于乳腺腺體較為致密的年輕女性;乳腺X線檢查適合于40歲以上女性;而磁共振檢查由于具有極高的敏感性和無射線輻射等特點,非常適合早期癌前病變、乳腺癌高危人群以及需要進一步確診的女性。郭啟勇建議35歲到45歲之間應每年做一次乳腺檢查。
蘇珊·科曼乳腺癌基金會董事總經理Victoria Wolodzko稱:蘇珊·科曼基金會總部在美國,在過去的30年間致力于抗擊乳腺癌事業。我們的主要宗旨和任務是推動醫學技術發展,幫助公眾普及乳腺癌,為所有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提高醫療服務質量。
乳腺癌發病率最高的國家通常是宣傳教育和篩查治療水平比較低的國家。發展中國家有全世界大概60%的
癌癥病人,但只有5%的醫療資源。抗擊乳腺癌的三個最有利的工具是提高宣傳、提高公眾意識、早期篩查。我們的主要行動目標是提高保護乳房自我意識:第一個是了解風險,第二個是了解自己的正常身體狀況,第三個是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第四個是進行定期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