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們親切稱為“大傻”的中國香港明星成奎安日前因鼻咽癌不幸去世,引起了人們對鼻咽癌的關注。廣東是鼻咽癌的高發區,數據顯示,廣州地區鼻咽癌的發病率也有升高趨勢。如果你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親屬中有人患過鼻咽癌,自己感染過EB病毒,還出現持續鼻塞或鼻出血癥狀,應高度警惕鼻咽癌。
鼻咽癌最多,一期早診率僅5%
頭頸部的癌癥中,中國最常見的是鼻咽癌,尤其是廣東地區。中山大學腫瘤醫院從1964年到1982年期間,總共收治了1593996例惡性腫瘤的病人,其中鼻咽癌就占了51103例,占所有惡性腫瘤的32%,也就是說,在該院就診的惡性腫瘤病人中有1/3是鼻咽癌。
“鼻咽癌發病率如此之高,可早期診斷率卻非常低”,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放療科鼻咽癌首席專家盧泰祥教授不無遺憾地告訴記者,鼻咽癌患者中,就診時僅是一期的患者,30年前占5%,近30年來鼻咽癌的治療效果提高了兩倍,可一期鼻咽癌的診斷率仍然只有5%。
目前,包括鼻咽癌在內的所有頭頸部的癌癥存在兩大共同特點:一是頭頸癌較為頑固,復發率高達50%;二是難以早期發現,75%的患者首次就診時已經是晚期,其中60%的患者為局部晚期,15%的患者為晚期并發生轉移。
吸煙+酗酒 患病率增15倍
“吸煙是頭頸癌的頭號誘因,吸煙超過20年以后是頭頸癌的高發時期,也就是說40歲至60歲的年齡層為高發年齡。”盧泰祥教授還表示,酗酒也是誘發頭頸癌的主要因素之一,事實上,吸煙加上酗酒,頭頸癌的發生率要比不吸煙不喝酒的人高出足足15倍。有資料顯示,至少有75%的患者都是因為吸煙與酗酒原因而導致罹患頭頸癌,另外則與遺傳、生活習慣、環境等因素相關。
全球每年約有645000例新發生的頭頸部癌變病例。在大多數國家,頭頸部腫瘤男性多于女性,且年齡在50歲以上者多見。
自查早期癥狀
盧教授指出,曾有患者聲音突然改變,以為是感冒引起,沒有注意,結果一直持續不愈,到醫院檢查時才發現是喉癌。還有鼻咽癌患者常會出現鼻涕中有血、鼻塞、耳鳴等情況,如發現這些情況應到醫院找專科醫生檢查是否罹患了鼻咽癌。
盧教授提醒,出現下列癥狀,應引起警惕,及時就診。(1)口腔潰瘍超過2周不愈;(2)嘴唇、口腔或咽喉的腫物;(3)咀嚼困難或吞咽疼痛;(4)持續鼻塞或鼻出血;(5)頸部或頜部腫脹;(6)持續聲嘶或聲音改變;(7)耳痛;(8)伸舌受限;(9)面部或上頜疼痛;(10)口腔粘膜上異常的白色(粘膜白斑病)或紅色斑塊。
靶向治療
可延長頭頸癌患者生存期
在頭頸癌的放化療時配合使用分子靶向藥物,其效果顯著優于單純放療或化療。日前,中國抗癌協會腫瘤放射治療專業委員會在廣州主辦愛的“首”護———2009頭頸癌分子靶向治療論壇,會上,專家指出,這種治療方法能夠切實起到延長罹患頭頸癌患者生存期、提高其預后生活質量的作用。美國M.D.Anderson腫瘤中心放射治療科主任Kian Kang教授在會上稱,長期以來的臨床實踐證明,單純的化療治療復發/轉移性頭頸部鱗狀細胞癌作用有限,而在化療基礎上聯合分子靶向藥物,如西妥昔單抗,則能夠顯著延長患者的總生存期及腫瘤治療有效率。
相關信息
鼻咽癌是我國多發腫瘤之一,在頭頸部惡性腫瘤中發病率占首位。
鼻咽癌的發病年齡大多在40~60歲之間,男性多于女性。其主要表現為:倒吸涕中帶血或擤出帶血鼻涕,這是腫瘤表面破潰所引起的出血,出血量一般不多,以早晨起床時多見。
預防鼻咽癌,首先飲食中少吃或不吃含亞硝胺類的食品,如:應不吃或少吃市售的咸肉、咸魚及其他咸菜。因是用粗鹽腌制,常含硝酸鹽,能被金葡菌還原為亞硝酸鹽,在腌制中,部分蛋白質分解為仲胺,并與亞硝酸鹽形成亞硝胺。
盡量避免吸入有害氣體,如空氣中的石棉、鎳、被動吸煙、放射線等。除被動吸煙,其他均與生產環境污染有關,故必須保護環境不被污染。還要加強個人防護。鎳粉塵和鎳化合物與鼻咽癌關系更密切,而微量元素鎳在體內對身體有益。一般體內含有6~19毫克,可從茶葉、堅果、海味、燕麥、奶油、部分蔬菜等獲得,以滿足身體需要。同時還要堅持鍛煉身體,建立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不吸煙、不酗酒,多吃新鮮蔬菜、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