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06年9月14日至18日,亞洲臨床
腫瘤學會第7屆會議暨第9屆中國抗癌協會臨床腫瘤學協作專業委員會(CSCO)年會在北京召開。會議期間,北京腫瘤醫院的朱軍教授作了題為“蛋白酶體抑制劑
萬珂在MM和NHL中的臨床應用”的專題報告。現將報告內容整理如下。
近年來,美國等西方國家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發病率顯著上升,在過去20年里幾乎增加了1倍,帶給臨床工作者相當大的挑戰。NHL通常分為侵襲性或惰性兩種亞型,套細胞淋巴瘤(MCL)和濾泡性淋巴瘤(FL)分別是侵襲性和惰性NHL的最常見類型。MCL通常不可治愈,患者預后差,中位生存時間僅為3~4年。盡管新藥及新治療策略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NHL治療的有效率,但目前仍然缺乏確鑿的證據證明多種類型NHL患者的總生存可因此獲得改善。為此,臨床上迫切需要研發新的治療方法,蛋白酶體抑制劑即為其中頗具前景的一類藥物。
硼替佐米(bortezomib,
萬珂)是第一個進入臨床應用的蛋白酶體抑制劑。2003年,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快速審批通過了
萬珂用于
多發性骨髓瘤(MM)的臨床治療;2005年,美國FDA和歐洲藥物評審局批準
萬珂用于MM首次復發后的治療。目前,NCCN(美國國家綜合
癌癥網絡)診療指南推薦
萬珂作為MCL的二線治療用藥。
萬珂作為一線治療用藥的國際多中心研究正在進行中。
萬珂的作用機制和臨床用法
蛋白酶體抑制劑萬珂的作用機制
細胞內80%以上的蛋白降解及活化依靠泛素-蛋白酶體通路(The Ubiquitin-Proteasome Pathway)完成。Aaron Ciechanover等的研究發現了泛素-蛋白酶體通路的作用機制,并因此先后榮獲2000年Albert Lasker Award(基礎醫學研究獎)和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
萬珂作為第一個蛋白酶體抑制劑,可逆性地抑制蛋白酶體的活性,阻斷NF-κB等多條通路,從而抑制多種重要調節蛋白的降解,誘導細胞凋亡;同時影響腫瘤細胞生長微環境,抑制腫瘤細胞在微環境中的生長和生存,對多種腫瘤的治療均具有活性。
萬珂自誕生以來,先后榮獲2004年“年度腫瘤化合物獎”和2006年國際Prix Galien大獎,后者被譽為“制藥行業的諾貝爾獎”。
萬珂的基本臨床用法
萬珂(注射用硼替佐米),用法用量為1.3 mg/m2靜脈推注3~5秒,于治療第1、4、8、11天時給藥(兩次給藥之間至少間歇72小時),21天為1療程,最多進行8個療程,確認完全緩解(CR)的患者繼續治療2個療程。
萬珂在多發性骨髓瘤治療中的地位
萬珂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療效顯著
萬珂和多種化療藥物聯合具有療效疊加及協同效應,包括地塞米松、阿霉素、
沙利度胺、馬法蘭等。
萬珂的聯合方案用于復發難治性
多發性骨髓瘤的總緩解率(CR+PR)達50%~80%(表1)。
萬珂(V)與地塞米松、馬法蘭(M)、潑尼松(P)、沙利度胺、多柔比星(阿霉素)等的聯合治療也可用于多發性骨髓瘤初治患者,上述聯合方案均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其中,MPV方案療效顯著,MPV與MP兩種方案進行對比的國際多中心研究正在進行中,MPV方案有可能成為老年MM患者的標準治療方案。
萬珂治療多發性骨髓瘤小結
萬珂治療多發性骨髓瘤起效迅速,中位顯效時間為38天;能夠克服大部分不良預后因素,保持顯著療效,聯合方案的總緩解率達50%~80%;可顯著延長疾病進展時間和總生存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萬珂被廣泛用于多發性骨髓瘤首次復發和多次復發后的治療,為患者帶來明顯的生存獲益。
萬珂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臨床應用
萬珂治療NHL的臨床前研究包含萬珂單藥治療或聯合治療,實驗涉及NHL、MCL細胞系、MCL/FL原代培養物、大B細胞淋巴瘤(DCBCL)細胞系等,結果表明萬珂具有一定的活性,并對某些藥物有增敏或協同作用。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一系列的臨床試驗,以下就萬珂單藥或聯合治療NHL的部分臨床試驗做一簡要介紹。
1. 萬珂單藥治療復發難治性MCL 的Ⅱ期臨床試驗(PINNACLE)
目前就萬珂單藥治療復發難治性MCL 的研究主要包括Goy等進行的5項研究,總有效率(ORR)為30%~50%,其中以Goy進行的PINNACLE研究規模最大,共納入141例復發難治性MCL患者。該研究是一項在美國、英國、德國等49個中心進行的Ⅱ期、前瞻、開放、單組臨床試驗。治療方案是第1、4、8、11天時給予萬珂1.3 mg/m2靜脈推注,每21天為1療程。當所有患者在接受評估后,如果屬于CR或不確定的CR(CRu),則繼續治療4個療程;如果患者部分緩解(PR)或病情穩定(SD),則繼續治療最長17個療程;如果患者仍處于疾病進展(PD)狀態,則停止該方案治療。
PINNACLE試驗療效結果:所有141例患者的中位療程數為4個;總有效率(CR+CRu+PR)為33%,CR+CRu為8%;中位疾病進展時間(TTP)為6.2個月,有效患者或CR患者中位療效持續時間分別為9.2和13.5個月,有效患者的總生存率(OS)達到94%,并且不良事件少。
基于萬珂在MCL中的顯著療效,萬珂用于MCL的適應證正在美國FDA的快速審批中。
2.
萬珂+
利妥昔單抗+地塞米松治療復發難治性MCL 的Ⅱ期臨床試驗(BORID)
12例MCL患者被納入該研究,第1、4、8、11天時接受萬珂1.3 mg/m2治療,聯合利妥昔單抗375 mg/m2第1天給藥,地塞米松 40 mg/d第1~4天給藥,21天為1療程,共治療6個療程。利妥昔單抗維持治療,8周給藥1次,共給藥4次。
療效結果是CR:3例(25%);PR:6例(50%);SD:1例。治療期間發生的不良事件包括感染、周圍神經性病變、疲乏(可控制);未出現嚴重的血液系統毒性反應。該研究結果表明,萬珂+利妥昔單抗+地塞米松對于復發MCL患者的療效是有前景的,毒性反應可控。
3. 萬珂+利妥昔單抗治療惰性NHL的Ⅱ期臨床試驗
該研究是一項多中心臨床試驗。2004年4月至2005年8月間共選入81例惰性NHL(包括FL和MZL)患者,研究設計如下:
● A組標準型方案(n=41例):
萬珂1.3 mg/m2,第1、4、8、11天給藥,21天為1個療程;
利妥昔單抗375 mg/m2,每周1次,共給藥4周。
● B組每周型方案(n=40例):
萬珂1.6 mg/m2前4周每周給藥1次,第5周間歇,35天為1療程;
利妥昔單抗375 mg/m2,每周1次,共給藥4周。
兩組方案最終有74例患者的療效可接受評估。既往的體外和動物實驗表明,萬珂聯合利妥昔單抗可產生協同效應。該研究旨在驗證這兩種藥物間的協同效應是否也可見于人類。
A組有FL患者33例,淋巴結邊緣區淋巴瘤(MZL)8例;B組FL和MZL患者分別為33例和7例。最終A、B兩組可接受評估的病例分別為35例和39例,ORR分別為51%(18/35)和54%(21/39),兩組間無顯著差異(表2)。中位隨訪時間為3.9個月,尚未達到無疾病進展生存期的中位時間,但兩組顯示出相似的無疾病進展生存期。
綜上所述,A、B兩種治療方案均可有效治療復發難治性惰性NHL,而且療效相似;兩組治療的耐受性良好,但B組安全性更佳(表3)。
該研究提示,與萬珂每周兩次的給藥方案相比,每周一次方案由于療效相似而毒性更小,作為一種可能的替代方案值得作進一步研究。
4. 萬珂在其他類型淋巴瘤治療中的應用
近幾年來,研究者不僅就
萬珂治療MCL、FL、MZL等淋巴瘤進行了多項研究,同時也在不斷探索該藥在其他類型淋巴瘤中的治療結果,如DLBCL、Waldenstr?觟m巨球蛋白血癥(WM)、霍奇金病(HD)、小淋巴細胞淋巴瘤(SLL)/慢性淋巴細胞
白血病(CLL)或成人T細胞性淋巴瘤(ATL)等,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療效。
萬珂的安全性研究
萬珂對復發難治性MM的Ⅱ期臨床試驗SUMMIT和CREST(228例MM患者均接受
萬珂1.3 mg/m2標準方案治療)的安全性匯總分析顯示,主要不良事件包括惡心、腹瀉、食欲減退或厭食、便秘、嘔吐等消化道癥狀,血小板減少、貧血等血液毒性反應,以及疲乏、周圍神經病變等。所有這些不良事件大部分屬于1~2級毒性反應,無
脫發、黏膜炎以及直接的肝腎心毒性等其他化療藥物常見的毒性反應。
與萬珂治療相關的主要不良事件是可預見的,大部分可逆轉和恢復,通過對癥處理以及應用萬珂的劑量調整方案能夠很好地加以控制。總的來說,萬珂治療的耐受性良好。
小 結
萬珂是第一個應用于臨床的蛋白酶體抑制劑,具有一定的靶向性抗腫瘤作用。目前,萬珂用于首次復發的MM療效顯著。萬珂單藥或與其他抗癌藥物聯用可有效治療某些侵襲性及惰性NHL(MCL、FL等),被NCCN推薦為MCL的二線臨床用藥。有關萬珂治療多種類型淋巴瘤的隨機對照研究正在進行中。總之,萬珂在多發性骨髓瘤和淋巴瘤的治療中顯示出廣泛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