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沙利度胺片為白色或類白色片是皮膚用藥,用于皮膚病治療藥,控制瘤型麻風反應癥。沙利度胺片作用機制推測有免疫抑制、免疫調節作用,通過穩定溶酶體膜,抑制中性粒細胞趨化性,產生抗炎作用。尚有抗前列腺素、組胺及5-羥色胺作用等。
沙利度胺片抑制血管生成及抗
腫瘤:一些細胞因子如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和成纖維細胞因子,均是血管生成的刺激劑,他們和特異性受體結合刺激信號轉導,引起內皮細胞的增殖。沙利度胺片能夠減少他們的分泌,從而抑制血管生成。腫瘤的轉移和細胞的惡變與腫瘤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的粘連、血管的生成有關。研究發現,沙利度胺片不僅抑制血管生成,而且能減少整合素亞基的合成,這也是其抗腫瘤的機制之一。最新研究還表明,沙利度胺片可通過環氧化物酶2途徑,而非抑制血管生成的途徑來降低瘤內微血管的密度,從而抗腫瘤增生。
此外,沙利度胺片還可以用于免疫調節作用(抗炎作用):用于
風濕免疫性疾病、皮膚疾病的治療的中樞神經抑制作用(鎮靜作用):催眠、鎮痛、止吐,抗焦慮、抗焦躁不安等。
沙利度胺片的不良反應有 口鼻黏膜干燥,頭昏,倦怠,嗑睡,惡心,腹痛,便秘,面部浮腫,面部紅斑、過敏反應及多發性神經炎等。本品可致胎兒畸形,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
沙利度胺片的用法用量為口服。一次25~50mg(1~2片),一日100~200mg(4~8片),或遵醫囑。
麻風反應癥是目前一種危害極大的疾病,臨床上本型較多見,損害常局限于外周神經和皮膚。皮損為紅
色斑疹、紅色或暗紅色斑塊,呈圓形或不規則形,邊緣清,表面干燥無毛,有時有鱗屑,局部感覺障礙出現早且明顯。
麻風反應癥常見皮損為斑疹、斑塊和浸潤性損害,基本特點似結核樣型,但損害多發。典型皮損中央有明顯的空白區,周圍常有小的衛星狀損害,周圍神經損害多發,皮損感覺障礙明顯。早期瘤型皮損多為斑疹,呈淡紅色或淺色,邊緣模糊,形小數多,分布對稱。無明顯感覺障礙和閉汗,可有癢和蟻行感等感覺異常。病程長者可出現溫覺、痛覺遲鈍。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藥物選擇因患者個體性差異而往往不同,詳情請咨詢百濟藥師,全國統一免費服務熱線:400-101-6868,這有逾百位專科藥師為您個體化治療方案、提供全程安全
用藥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