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
腫瘤是危害人類健康的大敵,全世界每年約有1000萬人罹患
癌癥。中國每年大約有180萬人被確診患有癌癥,每年死于該病的人數約140萬,平均每分鐘為2.6人。癌癥的高死亡率在于大多數患者被確診時已為中晚期,腫瘤已發生浸潤和轉移。對于這類患者,目前尚無完全有效控制腫瘤轉移的藥物或其它治療方法。因此,控制腫瘤轉移是腫瘤治療預后良好的關鍵。
近年來國內外醫學界專家研究發現,腫瘤新生血管形成是腫瘤血行轉移產生繼發瘤的生長基礎。絕大多數實體瘤在缺少血管的情況下,其生長擴散受到極大限制。因此,抗腫瘤新生血管形成,是腫瘤治療中的一個有效的新靶點。研究抗腫瘤血管形成的藥物,已成為國內處專家關注的熱點。

1993年,日本者北川勛首次提出,
人參皂甙Rg3具有選擇性抑制腫瘤細胞浸潤和轉移的作用。Rg3最初是在中藥人參中發現的,為一種四環三萜皂甙。韓、俄、法、美等國學者繼而進行了大量研究,證實了其作用。但由于Rg3在人參中含量極微,僅為十萬分之三,提取制備極其復雜昂貴,難以實現產業化開發,國外仍停留在實驗室柱層析制備階段。美國國立腫瘤研究中心(NCI)為開發和篩選抗腫瘤新生血管形成的藥物,近年來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財力。據檢索,美國開發的抗腫瘤血管形成的藥物目前也只是進臨床試驗階段。
大連天富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富力、魯岐兩位博士領銜研制開發的
參一膠囊,為人參皂甙Rg3中藥單體抗癌藥,其純度高達95%以上。隨著吉林來泰制藥有限公司的產業化生產,意味著我國在抑制腫瘤血管內皮細胞的增殖生長和新生血管形成的藥物開發上,已領先世界進入臨床治療階段。參一膠囊的問世,不僅是我國傳統中藥在抗癌領域的重大突破,而且由于其結構成分清楚,作用機理明確,極有希望作為"中國藥"打入國際市場。
兩位博士花費5年時間研制的"參一膠囊"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中藥一類新證書和生產批準文號。據專家介紹,該藥是繼80年代我國成功研制出第一個一類新藥青蒿素以來,獨立開發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一個一類中藥單體新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