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L的診斷 原發脾臟
惡性淋巴瘤(PSL)在所有惡性淋巴瘤中發病率<1%,好發于中老年,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霍奇金淋巴瘤(HL)與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比例為1:3。PSL臨床診斷比較困難,早期無明顯癥狀,僅當
腫瘤增大時出現壓迫癥狀,如左上腹隱痛、飽脹感、納差、乏力。
脾臟淋巴瘤以繼發者多見,多由腹腔淋巴結病灶經淋巴管擴散而來。臨床區別原發性和繼發性脾臟淋巴瘤有重要意義。診斷PSL必須滿足以下3條原則:① 脾臟腫大為首發癥狀,無其他部位淋巴結腫大;② 輔助檢查未發現其他部位有侵犯;③ 術后6個月內無其他部位相同類型的惡性淋巴瘤或相同類型的淋巴細胞性
白血病證據。
脾臟邊緣區淋巴瘤的治療 含
利妥昔單抗方案和脾切除手術仍是脾臟邊緣區淋巴瘤(SMZL)的主要治療手段,但孰優孰劣,目前尚無定論。美國2012年國立綜合
癌癥網絡(NCCN)指南建議,對于外周血細胞減少、脾大引發局部癥狀的患者,首選脾切除手術,而對于老年不能耐受手術、外周血以及骨髓瘤細胞負荷大的患者也可采用利妥昔單抗治療。
原發脾臟DLBCL的治療 目前, 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CL)的標準化療方案R-CHOP也為脾臟DLBCL的一線治療方案。針對大結節型,75%脾臟切除的患者可獲得長期的疾病控制,術后再進行以蒽環類為基礎的化療能獲得較好的有效率。對于小結節型和彌漫紅髓型,由于疾病呈侵襲性過程,診斷時多為晚期,手術效果不好,甚至不利。由于原發脾臟DLBCL是一組異質性疾病,因此需要建立明確的診斷并選擇最佳的治療方式,更大規模的前瞻性臨床試驗來進一步明確其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