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酸厄洛替尼片(特羅凱)是目前唯一通過被證實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具有生存優勢的 GER1/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用于兩個或兩個以上化療方案失敗的局部晚期或轉移的非小細胞肺癌的三線治療。本適應癥是基于前述國外一項Ⅲ期臨床研究結果得出。兩個多中心安慰劑對照隨機的Ⅲ期試驗中一線治療局部晚期或轉移性NSCLC患者,結果顯示在鉑類為基礎的化療(卡鉑+紫杉醇;或者吉西他濱+順鉑)同時服用鹽酸厄洛替尼無臨床受益,因此不推薦用于上述情況的一線治療。
肺癌是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腫瘤之一,其中以非小細胞肺癌(NSCLC)最常見。非小細胞型肺癌,包括鱗癌、腺癌、大細胞癌,與小細胞癌相比其癌細胞生長分裂較慢,擴散轉移相對較晚。非小細胞肺癌約占肺癌總數的80-85%。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要根據肺癌的臨床分期來進行,對Ⅰ、Ⅱ、ⅢA期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淋巴轉移顯著者,于手術前可輔以化療或放療。目前晚期NSCLC的化療還是放療,療效都不盡人意。
靶向治療是近年興起的新的治療手段,以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為靶點的靶向治療有望改善NSCLC患者的臨床預后。而鹽酸厄洛替尼片就是靶向治療用藥的,具有良好的療效。
鹽酸厄洛替尼單藥用于非小細胞肺癌的推薦劑量為150mg/日,至少在進食前1小時或進食后2小時服用。持續用藥直到疾病進展或出現不能耐受的毒性反應。無證據表明進展后繼續治療能使患者受益。不計原因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皮疹(75%)和腹瀉(54%)。多為1度或2度,無需中斷用藥即可處理。鹽酸厄洛替尼治療的患者3/4度的皮疹和腹瀉發生率分別為9%和6%。其治療的患者因皮疹或腹瀉而終止試驗的比例均為1%。分別有6%和1%的患者因皮疹和腹瀉需要減量。建議婦女使用時避免哺乳。
患者出現新的急性發作或進行性的肺部癥狀,如呼吸困難、咳嗽和發熱,應暫停鹽酸厄洛替尼治療進行診斷評估。如果確診是ILD(間質性肺病),則應停用使用,并給予適當的治療。腹瀉通常可用洛哌丁胺控制。嚴重腹瀉洛哌丁胺無效或出現脫水的患者需要劑量減量和暫時停止治療。嚴重皮膚反應的患者也需要劑量減量和暫時停止治療。其用量應該每次減少50mg。
治療前使用CYP3A4誘導劑利福平可減少鹽酸厄洛替尼AUC的2/3。應考慮使用無CYP3A4誘導活性的其它可替代治療。如果沒有可替代的治療,應考慮高于150mg的劑量。如果其劑量上調了,則停止利福平或其它誘導劑時劑量應減少。其它CYP3A4誘導劑包括但不限于利福布汀、利福噴丁、苯妥英、卡馬西平、苯巴比妥和圣約翰草,如果可能也應避免使用這些藥物。厄洛替尼的清除在肝臟代謝和膽道分泌。因此厄洛替尼應慎用于肝臟功能障礙的患者。
鹽酸厄洛替尼片對各類別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均有效,無骨髓抑制和神經毒性,能顯著延長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質量。請選擇在百濟新特藥房購買,有百濟藥師指導用藥,服務更周到,療效更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