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后、放化療后、晚期腫瘤病人多表現為虛癥,是由于臟腑機能衰退而氣不足,表現為少氣懶言、聲音低微、神疲乏力、呼吸氣短、頭暈目眩、面色無華等。在調治上,中醫學的整體觀念和辨證診治的原則和方法,進行心、肝、脾、肺、腎整體調理,使機體有規律地自我更新、自我復制、逐漸恢復元氣。
中醫治療氣虛證的方法。又稱益氣。屬補法。氣虛證常因飲食失調,年老體弱,久病所致,臨床表現出臟腑功能衰退的證候。根據不同臟腑的氣虛證臨床表現的特點,可采用不同的補氣法,如補肺氣、補脾氣、補心氣、補腎氣等。常用人參、黨參、黃芪、白術、山藥等藥物組成方劑,代表方劑有補肺湯、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腎氣丸等。
談到大補元氣,不得不提的是被人們稱為“百草之王”的人參。但由于人參性溫,并不被眾醫生推薦用于腫瘤。我們怎樣利用現在制藥的技術突破這個難題呢?
2003年從人參里提取出“參皂甙Rg3”的抗腫瘤藥“參一膠囊”正式上市。該藥保留了人參原有的培元固本,補益氣血作用,并改變了人參大溫大燥的入藥情況。與化療配合用藥,有助于提高原發性肺癌、肝癌的療效,可改善腫瘤患者的氣虛癥狀,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除此以外,參一膠囊的抗轉移機理研究表明,人參皂甙Rg3對多種高轉移惡性腫瘤浸潤生長的直接抑制率為90%以上,人參皂甙Rg3能阻斷腫瘤細胞對纖維粘連蛋白和層粘連蛋白的結合,破壞腫瘤細胞在血管壁的著床,明顯抑制腫瘤內皮細胞的增殖生長和新生血管的形成。
參一膠囊自問世以來,引起了國內外腫瘤治療專家的大量關注和興趣并進行了積極深入的研究,獲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無論是在基礎理論方面,還是臨床應用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它來自傳統中藥,但和傳統中藥又有很大區別,已成為中藥現代化的典范,使數十萬腫瘤患者從中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