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診斷
(一)臨床診斷
1.根據病史和體征,發現睪丸腫大有下墜感,無壓痛,而睪丸正常時的敏感性消失,應首先考慮
睪丸腫瘤。
2.B超檢查如發現腹膜后淋巴結腫大,對診斷很有幫助。
3.尿HCG檢查陽性,對判斷睪丸腫瘤有無滋養葉成分參考價值。甲胎蛋白檢查對判斷胚胎性腫瘤有幫助。
4.X線檢查,可了解有無肺、骨轉移。
5.CT檢查:CT檢查以其檢查的全面性和清晰性,能更詳細地、準備地反應睪丸及全身各處的轉移情況,對睪丸腫瘤的臨床分期、科學的綜合治療,以及預后的指導等,都有重要價值。
(二)臨床分期
1.TNM分期方法(UICC,1974)
原發腫瘤(T)分期:
如未做睪丸切除術,則用T表示。
Tx:未能滿足確定原發腫瘤范圍的最低要求。
T0:未見原發性腫瘤。
T1:腫瘤局限于睪丸體部。
T2:腫瘤擴散超越睪丸白膜。
T3:腫瘤侵及睪丸網或附睪。
T4A:侵及精索。
T4B:侵及精囊。
區域淋巴結或鄰區淋巴結(N)分期:
區域淋巴結即主動脈旁及腔靜脈旁淋巴結,在陰囊手術后同側腹股溝淋巴結也包括在內。鄰區淋巴結是指盆腔內淋巴結、縱隔和鎖骨上淋巴結。
Nx:未能滿足確定區域淋巴結范圍的最低要求。
N0:無區域淋巴結受侵的征象。
N1:同側單個淋巴結受侵,如在腹股溝應是可活動的淋巴結。
N2:對側、雙側或多個區域淋巴結受侵或腹股溝活動的淋巴結。
N3:有腹部可觸及的腫塊或腹股溝固定的淋巴結。
N4:侵犯鄰區淋巴結。
遠處轉移(M)分期:
Mx:未能滿足確定遠處轉移的最低要求。
M0:無遠處轉移的征象。
M1:有遠處轉移。
M1a:有隱匿的轉移,根據生化和(或)其他檢查確定。
M1b:某一器官的單個轉移。
M1c:某一器官的多處轉移。
M1d:多個器官的轉移。
說明:限于睪丸體,有包括附睪。必須有病理學診斷,分為不同的組織學類型,
惡性淋巴瘤不包括在內。有病理檢查方為確定TNM的最低要求。否則用Tx、Nx、或MX表示。
T:須經臨床檢查、睪丸檢查(在此代表活檢)。
N:須經臨床檢查、淋巴X線造影、泌尿系統X線造影。
M:須經臨床檢查、胸部X線拍片、生化檢查。
2.臨床分期
Ia期:腫瘤限于睪丸內。
IB期:局部腫瘤屬于Ia期,但腹膜后淋巴結清除中有癌浸潤。
Ⅱ期:腹股溝、盆腔內、腹主動脈旁、橫膈下的淋巴結有癌轉移,但無遠位臟器的轉移。
Ⅲ期:淋巴結轉移越過橫膈以上,并有實質性臟器的癌轉移。
(三)病理診斷
睪丸腫塊論斷不清時可手術探查。手術時先阻斷精索血循環,作睪丸活檢送冰凍切片檢查,證實為腫瘤后,即可切除睪丸。
二、鑒別診斷
1.鞘膜水囊腫 囊性、軟而透光,抽出液體后可觸到正常睪丸。絲蟲病引起的睪丸鞘膜積液使陰囊皮膚與皮下組織浮腫,往往同時有橡皮腫存在。
2.陰囊血腫有外傷史,對陰囊血腫機化者應注意與腫瘤區別。
3.睪丸炎有炎癥癥狀,急性發作時有紅腫熱痛。
4.附睪炎有炎癥癥狀,睪丸正常。
5.附睪結核附睪串珠狀結節,睪丸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