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細菌是普遍存在于人體腸道的微生物,細菌為“敵”為“友”,主要的決策者還是人們自身。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正確呵護腸胃,才能讓細菌與人們“友好相處”?
根據微生物專家敘述:人體中的細胞數量僅占全身細胞總量的10%,而90%是共生微生物的細胞,它們大多生活在腸道里,重約1.5千克,而這些細菌在維持人體健康中擔負重要角色。益生菌能產生消炎、抗氧化物質,合成營養成分,滋養和保護你的身體。而有害菌則會產生毒素、致癌物,可能引發
老年癡呆、肥胖甚至
癌癥。
根研究表明,飲食結構是決定腸道菌群結構的最重要因素。那么,如何飲食才能促進益生菌生長,抑制有害菌繁殖呢?
一吃苦味蔬菜。苦味蔬菜具有微弱的殺菌作用,尤其對條件致病菌具有抑制作用。在中醫看來,這類食物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而從西醫角度講,就是能消除低度的炎癥。
二吃全糧。全糧是指全天然完整的谷類、豆類和堅果類的籽粒和果仁,例如蕎麥、黑米、紅豆等。趙立平指出,全糧中含有的膳食纖維能抑制有害菌生長,促進益生菌繁殖。
把谷類和豆類按照3:1到2:1的比例混合,浸泡后蒸熟;蒸好的全糧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用雞蛋、菜丁炒一下吃,還可以放些枸杞、紅棗、核桃,用慢火熬成粥吃,但不能把籽粒熬到淀粉糊化、黏糊糊的狀態。
三吃少。吃少,不僅僅指進減少食量,同時還指少吃高脂肪的食物。因為吃入體內多余的營養物質會讓大量有害菌滋生,而長期進食高脂飲食會使腸道菌群結構變化,益生菌數量下降,甚至消失。每次吃飯,以剛剛感到不餓了為最好,不要吃到撐得胃脹的地步。富含膳食纖維的糧食在日常進食量中要占到60%以上,新鮮蔬菜占到30%,葷腥類最好不高于10%。
四吃涼。富含淀粉的食物煮熟后,尤其是大米,如果熱乎乎地吃,很容易被消化,引起血糖水平的快速升高。而放涼后的淀粉會結晶,成人不易消化、而腸道菌群可以發酵的“抗性淀粉”,有利于培養益生菌。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呵護腸道健康需要持之以恒,避免半途而廢。如果出現了消化性潰瘍或是
炎癥性腸病的癥狀,需要及早檢查、及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