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不論是胃潰瘍還是十二指腸潰瘍,都給我們患者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煩惱。安斯菲是治療該病的常用藥物。但是為了讓安斯菲發揮更好的效果我們要了解一下怎么鑒別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與胃潰瘍。有關兩者是有潰瘍癥狀的患者急于想知道的問題,因為胃潰瘍和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的癥狀都屬于上腹部痛,因此患者很容易混淆而造成誤診。下面百濟藥師為大家詳細介紹二者的區別。
怎么鑒別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與胃潰瘍?胃潰瘍和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同屬消化性潰瘍,因其流行病學、發病機制和臨床表現有不少共性,故一般都統稱消化性潰瘍。但畢竟是兩種獨立的疾病,從臨床表現等方面均有各自的特點,有必要加以鑒別。
1、臨床癥狀:
胃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均可出現規律上腹部疼痛。胃潰瘍多在餐后1/2~1小時即可發生疼痛,在下次餐前自行消失,部分病例進食后即可引起腹痛,尤其幽門管潰瘍表現更為明顯,常伴見餐后飽脹不適或惡心嘔吐。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疼痛多出現在餐后1~3小時,下次餐后則疼痛緩解。約半數病人有午夜疼痛。
2、體征:
胃潰瘍發作時病人在劍突下偏左有固定而局限的壓痛點。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的壓痛點多在劍突下偏右,緩解時無明顯陽性體征。
有了胃潰瘍或者十二指腸潰瘍不用怕請選擇安斯菲,安斯菲(雷貝拉唑鈉腸溶片)不能咀嚼或壓碎服用,應整片吞服。
1.成年人/老年患者的用藥
A.活動性十二指腸潰瘍和活動性良性胃潰瘍患者:20mg(2片), 1次/日,晨服。大多數活動性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在用藥4周后痊愈。但有2%的患者還需要繼續用藥4周才能達痊愈。一些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對晨服10 mg(1片)片劑,1次/日的治療量即有反應。大多數活動性良性胃潰瘍需在用藥六周后痊愈。但有9%的患者還需繼續用藥六周才可達痊愈。
B.侵蝕性或潰瘍性的胃-食管返流征(GORD)患者:20mg(2片),1次/日,療程為4~8周。
C.胃-食管返流征的長期治療方案(GORD)的維持治療:療程為12個月,維持治療量為10 mg(1片)或20mg(2片),1次/日。一些患者對10 mg(1片)/日 的維持治療量即有反應。
D.幽門螺旋桿菌的根治性治療:與適當的抗生素合用,可根治幽門螺旋桿菌陽性的十二指腸潰瘍。本品應在早晨、餐前服用,盡管用藥時間及攝食對雷貝拉唑鈉藥效無影響,但此種給藥方式更有利于治療的進行。
2.肝腎功能不全患者的用安斯菲:肝腎功能不全患者在用藥過程中無需進行劑量調節。但在對有嚴重的肝功能不全患者用藥時,應參見“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
安斯菲禁忌:對雷貝拉唑鈉,苯并咪唑替代品或對該制劑制備中使用的任何賦形劑過敏的患者禁用。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對兒童的安全性尚未確定(沒有使用經驗)。安斯菲(雷貝拉唑鈉腸溶片)主要通過肝臟代謝,一般高齡者功能低下,會產生副作用,如發生嚴重副作用時,要暫停用藥。
安斯菲藥物相互作用:雷貝拉唑鈉是作為其他質子泵抑制劑(PPI)類化合物中的一員,通過細胞色素P450(CYP450)肝臟藥物代謝系統代謝,健康受試者研究表明雷貝拉唑鈉與其他通過 CYP450系統代謝的藥物,如華法林、苯妥英、茶堿或地西泮無臨床上明顯的相互作用關系。雷貝拉唑鈉可長期持續地抑制胃酸分泌。安斯菲(雷貝拉唑鈉腸溶片)與依賴PH吸收的化合物存在相互作用,因此應該對潛在的相互作用關系進行調查。正常受試者同時服用雷貝拉唑鈉結果導致酮康唑水平下降33%,地高辛水平升高22%。因此需要對患者個體進行檢測以確定當這些藥物與安斯菲(雷貝拉唑鈉腸溶片)同時服用時是否需要劑量調整。在臨床試驗中,同時服用抗酸藥物和安斯菲(雷貝拉唑鈉腸溶片),在一個確定該相互作用的特殊研究中,未觀察到液體抗酸藥物的相互作用。安斯菲(雷貝拉唑鈉腸溶片)與食物無臨床上相應的相互作用。人體肝臟微粒體體外研究表明雷貝拉唑鈉可被CYP450的同功酸(CYP2C19和CYP3A4)代謝。研究表明有較低的潛在相互作用,然而,對環孢菌素代謝的影響與以前觀察過的其他質子泵抑制劑是相似的。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有關胃潰瘍以及安斯菲藥物我們做了具體的介紹。面對胃潰瘍以及十二指腸潰瘍我們需要及時的進行治療,尤其是選擇一個好的藥物,比如安斯菲。否則我們的潰瘍一旦發生癌變就不好了,所以各位朋友一定要警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