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消化科、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和山東省梁山縣城關鎮醫院消化科的研究人員共同發表論文,旨在系統評價莫沙必利治療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有效性
和安全性。研究指出,就此次21個試驗行Meta分析,莫沙必利在治療GERD方面具有良好效果和安全性,但由于納入文獻質量,應謹慎對待上述結論。該文發表在2012年第32卷第3期《中華消化雜志》上。
檢索PubMed、EMBASE、OVID、維普咨詢中國科技期刊數據庫和萬方數據資源系統,應用國際Cochrane協作網系統評價方法進行評價。
共納入21個試驗(1666例),治療組為莫沙必利加質子泵抑制劑(PPI)、對照組為單用PPI或PPI聯合安慰劑。Meta分析顯示,對于非糜爛性反流病,兩組間療效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莫沙必利5 mg治療糜爛性食管炎,治療組和對照組間的4周食管炎治愈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組的4周癥狀緩解率優于對照組,治療組的6周食管炎治愈率優于對照組,治療組的6周癥狀緩解率優于對照組,兩組的8周食管炎治愈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組的8周癥狀緩解率優于對照組。莫沙必利10 mg治療糜爛性食管炎,治療組的8周癥狀緩解率優于對照組。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過多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燒心等癥狀,并可導致食管炎和咽、喉、氣道等食管以外的組織損害。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表現多樣,輕重不一,有些癥狀較典型,如燒心和反酸,有些癥狀則不易被認識,從而忽略了對本病的診治。不少患者呈慢性復發的病程。臨床表現:1、嘔吐; 2、反流性食管炎:燒灼感;咽下疼痛;③嘔血和便血;3、Barrette食管:即食管下端的鱗狀上皮被增生的柱狀卜皮所替代。其主要合并癥為食管潰瘍、狹窄和腺癌。潰瘍往往較深可發生食管氣管瘺;部分患者可出現精神、神經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