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中醫和西醫是兩種治療疾病的方式,這兩種方式各有利弊。西醫在治療疾病的療效上要勝于中醫,但是中醫的副作用以及對于患者的危害程度比較小,但是治療時間長,藥效非常的緩慢。腸易激綜合征是常見的一種腸道疾病,那么,腸易激綜合征中西醫診斷和治療的方法是怎么樣的呢?
腸易激綜合征病因病機:
中醫病因病機:1。飲食不當會傷及脾胃,導致腹瀉。飲食不當的行為有暴飲暴食、食生冷之物、食肥膩之物、食不潔之物。2。外邪所傷:六淫即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之邪會傷及脾胃,引起泄瀉。3。情志不遂:思慮過多、傷心過度、惱怒悲憤、憂郁自閉、肝氣郁結都會使脾胃失調,引起泄瀉。4。勞損皮衰:壓力過大、精神緊張、疲勞過度、久病纏身都會使脾胃虛寒、脾胃損傷。
西醫病因病機:1。遺傳因素:遺傳因素在某些患者IBS的形成中起作用,IBS患者多為直系親屬。2。精神因素:IBS患者大部分都有焦慮、抑郁、偏執的精神特征。不良的精神因素會引發腸易綜合征,導致患者腹部不適。3。應急刺激:心理應激對胃腸道功能有顯著影響,它可以誘發IBS癥狀,加重疾病。4。腸道感染:在胃腸道感染之后,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會出現IBS癥狀,當感染完全清除后,患者IBS癥狀還會持續數年。
腸易激綜合征治療的方法:
中藥療法:(1)麻仁丸,成分: 火麻仁、苦杏仁、大黃、枳實(炒)、厚樸(姜制)、白芍(炒),輔料為蜂蜜。用法:口服。水蜜丸一次6克,一日1——2次。功效:潤腸通便。(2)固本益腸。成分:黨參、白術、補骨脂、山藥、黃芪、炮姜、當歸、白芍等藥味。用法:口服。一次8片一日3次。功效:健脾溫腎,澀腸止瀉。(3)補脾益腸丸成分:黃芪、黨參(米炒)、砂仁、白芍、當歸(土炒)、白術(土炒)、肉桂;醋延胡索、荔枝核、炮姜、炙甘草、防風、木香、鹽補骨脂、煅赤石脂。用法:口服。一次6克,一日3次。功效:補中益氣,健脾和胃,澀腸止瀉。
西藥療法: 1。胃腸解痙藥,_抗膽堿藥物可作為癥狀重的腹痛的短期對癥治療,如阿托品等,需注意不良反應。_匹維胺、奧替溴胺等為選擇性作用于胃腸道平滑肌的鈣通道阻止劑,故副作用少,用法為50mg,3次/日。或者離子通道調節劑馬來酸曲美布汀0。1g,3次/日2。止瀉藥,洛哌丁胺或復方芬諾酯止瀉效果好,適用于腹瀉癥狀較重者,但不宜長期使用。一般的腹瀉宜使用吸附止瀉藥如思密達、藥用炭等。3.瀉藥,對便秘型患者酌情使用瀉藥,但不宜長期使用。半纖維素或親水膠體,在腸內不被消化和吸收,而具強大親水性,在腸腔內吸水膨脹增加腸內容物水分及容積,起到促進腸蠕動、軟化大便的作用,被認為是治療IBS便秘比較理想的藥物。如歐車前子制劑和天然高分子多聚糖等。_4。抗抑郁藥, 對腹痛、腹瀉癥狀重而上述治療無效且精神癥狀無明顯者可試用,如黛力新等。_ 5. 腸道菌群調節藥, 如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制劑,如培菲康、米桑等可糾正腸道菌群失調,對腹脹、腹瀉有效。
以上這些就是腸易激綜合征中西醫診斷和治療的方法了,最后康德樂大藥房溫馨提醒患者在檢查出腸易激綜合征后一定要積極的配合醫生做治療,另外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的藥物主要有:斯巴敏、復方谷氨酰胺腸溶膠囊等等,患者們可以遵循醫囑正確用藥。還有什么疑問歡迎隨時撥打熱線400-101-6868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