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的一項新研究表明,20世紀70年代肥胖導致30%的超額過早死亡危險如今已經降為零。JAMA雜志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小組對超過10萬人的資料分析結果顯示, 1976年-1978年,肥胖者中各種原因導致的過早死亡風險比體重正常的人高,但在2003-2013年,情況不再是這樣了。
許多國家,公共衛生政策建議人們保持健康的體重,以避免慢性疾病,如
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從而有望避免過早死亡。為定義健康的體重,專家以身體質量指數(BMI)來劃定正常體重范圍。BMI是一個人的重量(以千克為單位)除以身高(以米為單位)的平方。成年人的BMI范圍定義如下:30及以上為肥胖,25-29.9為超重,18.5-24.9是正常或健康的體重,低于18.5為偏瘦。
該研究發現, 各種原因導致的最低死亡率所對應的BMI范圍在1976至1978年,1991- 1994年,以及2003-2013是不同的。阿夫扎爾博士指出,體重指數相關的最低死亡風險對應的BMI由1976年至1978年的23.7上升到1991年至1994年的24.6,在2003年至2013年繼續攀升至27。BMI高于或低于該值,死亡風險都會增加。
資深作家同時也是哥本哈根大學及哥本哈根大學醫院的臨床教授B?rge G. Nordestgaard說,這種變化的原因雖然還不清楚,但我們可能需要修改超重對應的BMI范圍。不過,他也補充道,“我們的研究結果不應被錯誤的理解為正常體重的人應多吃些變成超重,而只是說超重的人也許不需要像以前一樣為自己的體重擔心。”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代謝醫學教授Naveed Sattar對該研究的評價中指出,雖然很有趣,但該研究結果并不能影響預防和治療肥胖的建議。他解釋說,現代醫學的進步可以幫助肥胖的人們活得更長,因為該研究結果就重新定義肥胖的臨界值這一結論是不正確的。由于肥胖會引發2型糖尿病,
肝病,
癌癥,
失眠,多胎妊娠并發癥等多種疾病,雖然這些疾病目前我們可以很好的治療,但還是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因此預防和治療肥胖還是必需的。(來源:生物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