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評價
胸腺肽α1 (Tα1)在
非小細胞肺癌(NSCLC)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隨機、對照、前瞻性臨床研究,共入組初治Ⅲ/Ⅳ期NSCLC40例, Tα1組:化療+ Tα1,對照組:化療;觀察兩組治療前后免疫指標變化、療效、毒副反應、生活質量及生存率。結果: Tα1組CD4+在化療后明顯高于化療前(P < 0. 05) ,對照組NK在化療后明顯低于化療前(P < 0.05) ,化療后Tα1組中性粒細胞吞噬指數顯著高于對照組(P < 0.05) ;有效率Tα1組50% (10/20) ,對照組35% (7/20)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 ;化療后兩組骨髓抑制無差異; Tα1組無1例發生感染或嚴重毒副反應,而對照組有1例嚴重肺部感染; Tα1組生活質量優于對照組;生存率兩組有顯著差異,MST Tα1組為22.1月,對照組12.0月, 1年生存率Tα1組84.21% ,對照組50.00% , 3年生存率分別為27. 72%和14.29% (P <0.05)。結論:加用Tα1的肺癌化療可提高機體免疫力,改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
[關鍵詞] 胸腺肽α1;肺癌;化療;免疫功能
中圖分類號: R734. 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723639 (2005) 0320244204
肺癌嚴重威脅人民健康,其中3 /4為
非小細胞肺癌(NSCLC) ,多數患者臨床確診時已達中晚期而無法手術,需采用以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而化療又進一步削弱了患者的免疫功能,如何在化療的同時保護和重建免疫功能,提高對
腫瘤的控制是近年來臨床亟待解決的問題。化療聯合免疫治療已成為目前腫瘤治療的重要手段,
胸腺肽α1 ( Tα1)是哺乳動物體內的一種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質,具有增強免疫和調節免疫網絡的功能,在抗腫瘤、抗感染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本工作采用前瞻、隨機、對照方法對入選40例Ⅲ/Ⅳ期初治的NSCLC進行臨床分析比較,以了解
胸腺肽α1合并化療的意義。
1 材料和方法
1. 1 研究對象 2000年4月~2002年4月我院肺內科住院不手術的Ⅲ/Ⅳ期的NSCLC隨機分為Tα1組(化療+ Tα1)和對照組(單純化療)共20對(40例) ,所有病例有明確的病理細胞學或組織學依據,并有可測量的腫瘤病灶,均為初次治療。患者的基本臨床資料見表1,經統計學處理,兩組資料具有可比性( P > 0. 05) 。
1. 2 治療方法 入組患者采用信封法隨機分配進入Tα1組和對照組, Tα1組:化療+ Tα1,對照組:化療。化療均應用MVP或N IP方案[MVP方案:絲裂霉素(MMC) 6 mg/m2 ,靜脈推注,第1天,長春地辛 (VDS) 3 mg/m 2 ,靜脈滴注,第1、8天,順鉑(DDP) 90 mg/m2 , 靜脈滴注,第1天; N IP方案:
長春瑞濱 (NVB) 25 mg/m2 ,靜脈滴注,第1、8天,異環磷酰胺 ( IFO) 1. 2 g/m2 ,靜脈滴注,第1~4天,DDP 80 mg/m2 ,靜脈滴注,第1天。Tα1組化療前第4天起加用Tα11. 6 mg,皮下注射, qd ×4 d,繼之改為1. 6mg皮下注射,每周3次,共用3周(化療后) 。所有患者均進行至少2周期化療(除PD 2例外) ,每4周為一治療周期。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 ①免疫檢測:所有患者治療前、后測定免疫功能,采用流式細胞儀進行T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8+、CD4+/CD8+)及NK細胞檢測,所用的單抗試劑有法國的Immunotech公司生產;用酵母菌測定中性粒細胞的吞噬指數; ②治療前、后進行生活質量評分,每治療周期復查胸片或胸部CT及其他常規檢查,血常規每周至少2次檢查; ③按NCI的抗癌藥物毒性反應分度標準進行評定; ④療效評定根據WHO的抗癌藥物療效評定標準分為完全緩解(CR) 、部分緩解( PR) 、穩定( SD) 、進展( PD)進行評定; ⑤生存期:自治療日始至死亡日或末次隨訪日止,末次隨訪日期2004年8月。
1. 4 統計處理 所有資料上機采用SPSS 11. 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所有測定值以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分析兩組的差異性,壽命表法計算生存率,以Kaplan-Meier曲線描繪并行Log-Rank檢驗。
2 結 果
2. 1 化療療效 完成1 周期化療2 例,評價療效PD后退組,完成2周期化療4例,其中治療組1例PD,完成≥3周期化療34例。Tα1組總有效率RR (CR + PR) 50% ,而對照組為35% ,從絕對值來看, Tα1組優于對照組,但經統計學處理兩組差異無顯著性( P = 0. 435,見表2) 。
2. 2 毒副反應 骨髓抑制兩組無差異(見表3) ,消化道反應兩者無差異,其他毒副反應如口腔炎、外周神經毒性、
脫發等兩組經統計學處理均無明顯差異 ( P > 0.05) 。對照組有1例因嚴重肺部感染而不能堅持化療(第8天停用VDS化療) , 1例牙齦炎, 1例化療后SGPT達471 U /L,而Tα1組無1例發生感染或因嚴重毒副反應終止治療。使用Tα1未發現皮疹、紅斑等不適。
2. 3 免疫功能測定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前免疫功能測定基本均衡,無統計學差異( P > 0.05) 。兩組患者治療后采用自身配對t檢驗比較,加用Tα1組化療后CD4+顯著升高, ( P = 0.037,見表4) ,而對照組未見明顯變化;另外NK細胞在對照組表現化療后顯著下降, ( P = 0.016,見表4) ,而加用Tα1 NK卻有升高的趨勢。化療后兩組中性粒細胞吞噬指數有明顯差異,對照組下降為3.10%±1.44% ,加用Tα1組上升為6.75% ±4.75% ( P = 0.009) 。由此可見化療加用Tα1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而單純化療會致免疫功能下降。
2. 4 生活質量 Tα1組患者少見乏力,多數精神好轉、食欲增加, KPS有不同程度提高, KPS提高≥10分者12例, 6例無變化, 2例一般情況惡化;對照組KPS提高≥10分者4例, 11例無變化, 5例一般情況惡化。經χ2檢驗, Tα1組生活質量顯著較高( P= 0.034) 。
2. 5 生存時間 40 例患者中失訪3 例,隨訪率92.5%。Tα1組中位生存期(MST)和1~3年生存率有顯著生存優勢, Tα1組MST為22. 1月,而對照組僅為12. 0 月, Tα1 組1、2、3 年生存率分別為84. 21%、43. 56%、27. 72%,而對照組1、2、3年生存率分別為50. 00%、28. 57%、14. 29% ( P = 0. 0235,見圖1) 。
3 討 論
現代研究認為機體的免疫功能與腫瘤的發生和發展有密切關系,當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抑制時,腫瘤的發病率增高,腫瘤進行性生長時,患者的免疫功能進一步受到抑制。機體免疫系統具有免疫防御、監視和自身穩定的生理功能,能夠消滅并清除突變和衰老細胞,而免疫功能的“失衡”是產生惡性腫瘤的重要原因。
通常認為,抗腫瘤免疫效應中主要是細胞免疫, T淋巴細胞在腫瘤免疫中起著中心調控作用。Tα1是一種強有力的免疫系統調節劑, 1977 年由Goldstein等學者首先發現,最初從牛組織中分離獲取的生物活性多肽。實驗研究表明它可促進T細胞的分化成熟、減少T細胞的凋亡及產生多種淋巴因子,如α干擾素、γ干擾素及白介素2,刺激CD3+ 、CD4+細胞的增殖并提高其活性,還能顯著提高NK細胞的活性,從而提高細胞的免疫功能,增強機體的抵抗力,臨床上可用于肝炎、腫瘤及感染性疾病的治療。Tα1 用于
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已獲肯定,近年來Tα1在
癌癥輔助用藥方面更掀起國內外癌癥專家們的興趣。在動物模型中, Tα1也顯示了廣譜抗腫瘤活性,在
非小細胞肺癌、Friend 紅
白血病、結腸
直腸癌及B16
黑色素瘤等裸鼠模型的研究中,顯示其能減少腫瘤的體積、轉移和生發,進一步國內外臨床研究結果發現Tα1聯合化療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CD4+/CD8+比值及NK細胞的數量,減少化療的毒副反應,增強化療的療效,也可改善生活質量,延長生命。
1995年Garaci等報道了EP化療(依托泊苷VP16 /DDP)聯合應用Tα1和小劑量IFN2α治療晚期NSCLC 的療效觀察, 聯合治療組總有效率為43% (24 /56, 2例CR, 22例PR) ,MST為12. 6個月,而同時期單純EP化療的有效率為21% ,MST為7個月,且在聯合治療組未發現明顯的毒性反應。加用免疫治療組NK細胞及T細胞亞群正常,而單化療組NK及T細胞亞群明顯抑制。1996 年Salvati等對22例晚期NSCLC進行了一項隨機、對照的Ⅱ期臨床試驗,觀察異環磷酰胺聯用Tα1和小劑量IFN2α的療效。結果表明單化組患者的CD4+/CD8+和NK細胞抑制,而聯合組無顯著差異,聯合治療組有效率( 33% ) 顯著高于單用異環磷酰胺化療組 (10% ) ,且前者腫瘤發展至進展階段的中位時間為18周,單用異環磷酰胺化療組為9周( P = 0. 0059) ,認為其作用機制可能在于Tα1 刺激了直接針對腫瘤細胞抗原的特殊淋巴單核細胞系。2001 年李青等報道在全身化療時加入Tα1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與單純化療方案對照,結果加用Tα1組療效40.0%,對照組26.0% ( P > 0.05) ,療后Tα1組T淋巴細胞及CD4+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 P < 0.05) ,而毒性未見增加。我們的研究結果與國內外文獻報道大致相符,表明Tα1可提高肺癌化療患者的免疫功能,使CD4增加、NK增加、中性粒細胞吞噬指數增加,減少化療后嚴重感染的發生率,雖未見到Tα1可減輕化療的毒副作用(如骨髓抑制) ,但在生活質量改善和生存率提高方面可見較對照組有提高,而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和總生存率是我們治療的關鍵和目標。本組資料Tα1組生存率明顯高于對照組,MST Tα1組22. 1月,對照組12.0月, 3年生存率分別為27. 72%、14.29% ( P <0. 05) ,療效確切,這可能與Tα1改善了患者的免疫功能有關。而目前國內尚非常少見Tα1對腫瘤患者長期生存率影響的報道,我們研究可見到Tα1組有效率(50% )要高于對照組(35% ) ,數值上確實有差異,但未見統計學差異,可能與本組樣本量較少有關,整個應用過程均未發生不良反應,估計與Tα1分子量小、純度極高、非生物制品有關。
腫瘤治療的三大方法為手術、放療和化療,由于它們均直接殺傷腫瘤細胞,難以徹底消滅腫瘤,又易損傷正常組織特別是免疫系統,因而生物治療作為腫瘤治療的第四種方法,其治療腫瘤中的機制和效果正被廣泛重視和研究。
我們體會, Tα1在聯合化療治療肺癌中,表現出積極、肯定的作用,能提高生活質量和生存率,且無明顯的毒副反應,十分安全、有效,在腫瘤治療中可發揮重要作用,是一個很有前景的免疫增強劑。相信隨著免疫和免疫學的發展,對胸腺肽α1作用機制的進一步研究以及更多的臨床試驗開展,將有助于胸腺肽α1在肺癌治療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