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發生的危及人類生命的疾病,如
艾滋病、SARS,都是由病毒而非細菌引起的。據聯合國衛生組織2000年年度報告顯示,這些新發現的病毒,如人體免疫缺損病毒(即艾滋病病毒)、乙
肝病毒、丙肝病毒,導致全世界1400萬人患上
肝癌,每年奪去400萬人的生命。
目前的任何一種抗病毒藥物均不能殺死和消滅病毒,而僅限于抑制病毒的再生,降低
疾病造成的危害罷了。另外,在一些病例中,病毒抵抗株已出現,這就使得病毒感染更難以治愈。多數治療方案還是強調依靠人體自身的免疫力來戰勝病毒。舉個例子吧,在治療流感時,抗病毒藥物只能用于減輕其癥狀,而不能徹底殺死流感病毒。但是如果通過適當的休息和營養補充來加強人體的免疫系統,病毒可以被有效地控制。
干擾素以自然的方式抵抗病毒的攻擊。干擾素系統是機體對病毒感染的重要防御系統,它與其他免疫系統一起,共同擔負著抵御病毒感染的任務。但為什么每年還有數百萬的人死于病毒感染呢?因為不幸的是,病毒進化了,諸如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通過侵入人體,破壞人體天然干擾素的形式,擊毀人體的免疫監視系統。因此,單單指望著我們自身產生的天然干擾素并不足以阻止病毒感染所造成的死亡。1957年干擾素被首次發現。盡管人們已經發現了干擾素抗病毒的功效,也很少有人將珍稀而昂貴的干擾素應用于臨床。直到1986年,借助于最新的基因工程和純化技術,才實現了干擾素的大批量生產。
自1991年,
干擾素被廣泛應用于乙型和
丙型肝炎的治療。
干擾素α也被批準用于其他病毒感染如
乙型肝炎的治療。
盡管干擾素α在某些病毒的臨床治療上取得成功并顯示了巨大的潛力,多年來這種“神彈”還是未能全部發揮其作用,原因是人體對普通外源干擾素的清除非常迅速,使其不能長期以恒定濃度存留于血液中。
科學家們想辦法給干擾素穿上了一件“盔甲”,使其在血液和病毒侵犯的“重災區”保持恒定的濃度。這種干擾素叫PEG干擾素。它為干擾素治療帶來了一個“質”的飛躍。舉個例子,在對丙肝病人的治療中PEG干擾素是普通干擾素雙倍的功能,而且可以基本治愈近50%的丙肝病人。人類一直在尋找能攻克病毒的“青霉素”,PEG重新點燃了我們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