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生長的瘢痕也可認為是一種皮膚過度纖維化疾病,因此,同其他過度纖維化性疾病的治療一樣,瘢痕的藥物治療是希望所用藥物通過減少膠原的產生,增加膠原的可溶性和膠原對膠原酶的敏感性,進而促進膠原的轉化降解,減少膠原的凈積聚,實現膠原代謝新的平衡。下面有百濟藥師為大家介紹一下中藥類抗瘢痕藥物有哪些?
中藥類抗瘢痕藥物(1)丹參( salvia) :丹參的主要有效成分為丹參酮和原兒茶醛,有擴張血管、降低血壓、抗凝等功能。丹參水提取物可抑制人體皮膚成纖維細胞分泌膠原蛋白,而不影響非膠原蛋白的合成,其中一種經純化后稱為硬種子酸鎂鹽(magnesam lithospermate),化學結構是脯氨酰羥化酶和賴氨酰羥化酶的抑制物,可使膠原中的羥脯氨酸和羥賴氨酸減少50%。丹參可抑制FB 的有絲分裂,使細胞周期停滯在G2~M 期。同時,線粒體和粗面內質網變性,呈典型的凋亡改變,因此認為丹參是抗瘢痕的有效藥物。
中藥類抗瘢痕藥物(2)鴉膽子( brucea javanica) :有效成分為鴉膽子苦素和鴉膽子油,鴉膽子油有抗腫瘤的作用,可抑制細胞DNA 合成。沈雁等采用MTT 法測定鴉膽子對人瘢痕FB 影響,證明鴉膽子的濃度在250 g/L 時瘢痕內FB 完全停止生長,但在正常皮膚上的FB ,需要500 g/L ,才能完全抑制生長,故認為鴉膽子治療瘢痕有其特異性。
中藥類抗瘢痕藥物(3)川芎嗪(chuanxingzine):為川芎中的生物堿主要成分,對川芎嗪抗增生性瘢痕的機制研究中發現,通過四氮甲基唑藍(MTT) 法檢測FB的增殖活性,用羥脯氨酸( IIP) 比色法測定細胞膠原合成含量,結果顯示川芎嗪可抑制增生性瘢痕FB 的增殖活性,可以減少FB 的膠原合成,并使細胞形態發生改變。
中藥類抗瘢痕藥物(4)積雪草甙(asiatcoside):對瘢痕也有很大的療效,體外研究發現,影響FB 的超微結構,抑制FB 的增殖和膠原蛋白合成,抑制瘢痕組織中T 淋巴細胞、巨噬細胞浸潤和TGF-β1 表達。患者服用積雪草甙片劑(積雪苷片),同時外用霜劑,可獲得較好的臨床效果,也無明顯的毒副作用。
中藥類抗瘢痕藥物(5)苦參堿(mat rine mat ):湯蘇陽等研究苦參堿對人增生性瘢痕FB 超微結構的影響,證實苦參堿可使HS的FB的超微結構發生變化,在體外有抑制增生性瘢痕FB的功能,并引起超微結構的改變。苦參堿為四環喹嗪啶類稠合物,有抗纖維化作用。因此,苦參堿是一種最有可能成為治療瘢痕的化學藥物。
中藥類抗瘢痕藥物(6)漢防己甲素:漢防己甲素是從防己科千金滕屬植物粉紡己的塊根中分離出來的主要生物堿。它通過抑制成纖維細胞增殖防止瘢痕增生。在抑制瘢痕成纖維細胞生長的過程中,有可能通過影響細胞內部的信號傳導途徑,從而影響細胞諸多基因的表達與調控,抑制生長因子的產生,促進細胞凋亡,減少瘢痕的形成。另有研究發現漢防己甲素治療2個月,可以拮抗外源性PDGF,有促進細胞增殖和膠原合成的作用,在燙傷后可以抑制TNF、IF-1產生,抑制肉芽組織的生長,從而抑制瘢痕成纖維細胞的增殖。
中藥類抗瘢痕藥物(7)仙人掌泥:藥品名瘢痕寧,陳叢柏等在仙人掌泥中加入冰片、地塞米松各5 mg,攪勻涂于瘢痕處,加壓包扎, 1~2d 更換1次,療程1~2個月,取得了良好的療效。
中藥類抗瘢痕藥物(8)復春散Ⅱ號:主要成分有黃連、黃柏、冰片、沒藥、枯礬、熟粉、透皮劑等。有通經活絡、活血化瘀、軟堅散結、止癢止痛、去腐生新等作用。有止癢、止痛,用藥簡便,價格適中,相對于壓力療法、激素瘢痕內注射療法、硅膠貼敷療法等,患者(尤其小兒)容易接受和長期堅持,且未發現不良反應。由于此藥有活血作用,故婦女經期應慎用。
此外,五倍子具有脫水、收斂的功效,其所含的鞣質對瘢痕表面蛋白有沉淀作用, 可在瘢痕組織表面形成被膜;蜈蚣能消腫、 通絡、止痛、解毒、散結;冰片具有清熱解毒、收斂生肌等作用;當歸、雷公藤等中藥的有效成分對瘢痕也有抑制作用。都是傳統治療瘢痕的常用輔助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