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狀神經節又稱頸胸交感神經節,因為形狀象星星,所以取名為星狀神經節。它主要由第7、8交感神經節及第1胸交感神經節融合而成,是支配頭面部、頸部、上胸和上肢的主要交感神經節。星狀神經節的穿刺治療是通過藥物侵潤刺激星狀神經節附近交感神經節的節前、節后纖維,使這些交感神經節支配下的心血管運動、腺分泌、肌張力、支氣管收縮及傳遞痛覺的各神經纖維發生相應變化,從而可以改善交感神經所導致的循環障礙、痛覺過敏、異常出汗等。因此,其在臨床上的適應癥相當廣,如:
帶狀皰疹、灼熱痛、多汗癥、頭痛、腦血管痙攣、
腦血栓、
腦梗塞、末梢性面神經麻痛、
三叉神經痛、過敏性鼻炎、視神經炎、角膜潰瘍、突發性耳聾、耳鳴、眩暈癥、
肩周炎、
頸椎病、慢性
便秘、幻肢痛、不定陳訴綜合征等。
星狀神經節的穿刺治療應用廣泛,效果也相當明顯,特別是近幾年來對青少年
痤瘡的治療,有較為顯著的效果。痤瘡是青春期常見的一種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癥性疾病,因皮脂腺管與毛孔被皮脂堵塞,導致皮脂分泌外流不暢而形成。表現為
粉刺、丘疹、結節、囊腫及
瘢痕,是困擾青年男女美容的一大障礙。
目的:探討星狀神經節后路穿刺治療痤瘡的方法。方法:治療痤瘡43例,觀察其癥狀變化及并發癥發生狀況。結果:全組病例共43例,其總有效率為88.9%,顯效率為72.2%,未見其他特殊不良反應。結論:星狀神經節后路穿刺治療痤瘡是一種新的、更為安全的、且簡便易行的科學治療方法。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43例中,男23例,女20例,年齡16~50歲,其中包括丘疹性痤瘡、膿皰性痤瘡 、結節性痤瘡。病程為30天,臨床表現有開放性粉刺、閉合性粉刺、炎性丘疹、膿皰及炎癥愈合后遺留淺的凹坑瘢痕。
1.2 方法
病人俯臥位趴在手術臺上,雙手交叉墊于額頭下方。為頸部肌肉松弛。充分暴露頸部。用7號針在C6棘突點外側6cm處穿刺進針,針頭與矢狀面成25度夾角向內斜方刺入,到達C7T1橫突的根部注射藥物(回抽無血液及氣體時即可注入藥物)。依次穿過皮膚、淺筋膜、項韌帶、斜方肌、夾肌、半棘肌、最長肌。當病人有向肩胛及上肢的放散感、酸脹感或沉重感時表明注射位置正確。
用藥:0.9%的生理鹽水20 ml+強的松20 mg。每次治療左右穿刺注射各一下,一周一次,四周為一個療程。
1.3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皮損消退,皮膚恢復正常,或留有色素沉著,淺凹瘢痕,追訪三個月內不復發。有效:進入穩定靜止期,無新皮損出現,原有粉刺、丘疹、膿皰、結節數量大小及面積變小,著色變淺。無效:皮損癥狀不加重亦不減輕,沒有變化或又有新的皮損出現,癥狀加重。
2 結 果
全組43例共治療3個療程,治療一個療程后16例有顯效,治療2個療程后20例有顯效,治療3個療程累計26例有顯效,全組總有效率88.9%,顯效率為72.2%,無效率11.1%。治療后皮膚光潔正常,無新皮損出現,患者解除思想顧慮,本組病例除治療中無其它并發癥及不良反應。
3 討 論
痤瘡,俗稱為“
青春痘”、“粉刺”等,是一種毛囊與皮脂腺的慢性炎癥性
皮膚病,于青春期開始發病,好發于顏面部、胸背等處。據統計,約有80%的成年人在青春期患過痤瘡,但發病的輕重不一,引起痤瘡的原因有多種,目前多認為是與雄激素有關。青春期雄激素分泌增多且不穩定,刺激皮脂腺分泌增多,使毛囊上皮增生,將毛囊皮脂阻塞,皮脂潴留,形成粉刺,毛囊及粉刺內的痤瘡丙酸桿菌得以大量繁殖,并產生溶脂酶、蛋白分解酶及透明質酸酶,最后形成炎性丘疹或膿皰,重癥者愈后殘留
疤痕。遺傳、飲食、胃腸功能障礙、月經、機械性刺激、化妝品等可誘發本病,此外,中年人精神因素勞累,內分泌波動?杉又乇静〉陌Y狀。
星狀神經節的穿刺治療對內分泌系統紊亂所致疾病治療快且效果好,它不僅可有效調節機體內分泌的平衡的功能,糾正紊亂,尚可增強機體免疫力。一旦機體不能生成所需要數量和種類的抗體或產生大量抗體,都會導致感染、過敏性疾病及自身免疫反應性疾病,星狀神經節的穿刺治療可有效提高在T細胞/B細胞的百分率中,T細胞比率,并提高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的活性,抑制尋常痤瘡患者中的痤瘡丙酸桿菌的繁殖,有利于控制感染。
星狀神經節的穿刺治療,通過抑制交感神經中心,顯著增加頭面頸部的血流量,改善微循環,增加新陳代謝,促進尋常痤瘡患者皮損的恢復防粉刺內容物通過微小裂隙進入真皮引起毛囊周圍炎,形成炎性丘疹或膿皰。
星狀神經節治療的入路很多,有前方入路(即氣管旁入路),側方入路,側前方入路和后方入路。以往的方法主要為前方入路,方法為:患者仰臥位,頸肩墊一厚枕,使頸部后伸氣管喉結暴露,頭頸向右側旋斜30度左右,術者站在患者頭頂部,常規消毒后,摸到環狀軟骨左側,用食指及中指將氣管向右側推,頸總動脈向外拔,用7號針在食、中指間隙刺入,當針尖觸及頸6橫突時,回抽無血及腦脊液,緩慢注入1%利多卡因和強的松龍混合液7~10 ml,觀察5~10 min無異常發現即可。
現在我們應用后方入路的方法穿刺,方法見于1.2。后方入路可以避免前方入路的很多并發癥:(1)回返
神經損傷所致的一過性嘎音;(2)霍納綜合征(即使穿刺成功后也可出現Horner綜合癥);(3)臂叢損傷;(4)膈神經損傷(5)椎動脈局麻藥注入可導致意識喪失、全身痙攣;(6) 前方入路分C6和C7橫突前給藥兩種,星狀神經節比較靠C7橫突注藥后浸潤起效快,但C7橫突不易觸及,距胸膜頂部近,發生氣胸機會多。當觸及C6橫突進針時,有刺破頸動脈的危險,向內偏斜針體有損傷喉返神經的危險。(7) 刺及橫突時多數人提倡向上提針0.3~0.5cm,以便直接把藥注入神經節,但向上提針有誤入血管的危險。(8)臂叢阻滯時,很難與星狀神經節阻滯效果區別。(9)后方穿刺治療可避免病人看到穿刺的針頭,減緩病人的心理壓力,使頸部肌肉得到更好的放松。
以往星狀大多應用神經節阻滯的方法治療,配方為1%利多卡因5ml與強的松龍25ml混合液。由于頸部結構復雜,應用麻藥有很多副作用,非常危險。在臨床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應用0.9%的生理鹽水20ml+強的松20mg,治療效果顯著,危險很小,不但可以減少穿刺部位治療后的疼痛,還能促進顏面損傷修復并減輕其炎癥反應。
綜上所述,星狀神經節后路穿刺治療痤瘡是一種療效好,顯效快,危險小的疼痛治療方法。
參考來源:《泰山醫學院學報》2007年9月28卷9期;《星狀神經節后路穿刺治療痤瘡的方法》;張澤云,張 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