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全球每40秒鐘就有一人死于自殺。而在我國,自殺未遂者的精神障礙發生率為69.46%,其中近四成為患焦慮癥的人群。研究稱,在不同職業中,教師的焦慮感最強,公務員最低。由于面對全新的環境,高校新生和職場新人也成為焦慮癥的高危人群。
焦慮癥,又稱焦慮障礙,是一組以焦慮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精神障礙,主要包括廣泛性焦慮癥、強迫癥、社交焦慮癥等。
坐立難安?——焦慮癥的一種表現
表現為持續性精神緊張(緊張、擔憂、不安全感)或發作性驚恐狀態(運動性不安、小動作增多、坐臥不寧、或激動哭泣),常伴有自主神經功能失調表現(口干、胸悶、心悸、出冷汗、雙手震顫、厭食、便秘等)。心理專家表示,坐立不安、易發脾氣、頭疼頸椎疼,這些都可能是職場焦慮癥的初級癥狀,職場人士應注意這些“信號”,及時為心理“減壓”。
在有心理問題的人群中,85%可通過自我調節順利走出陰影,如旅游、唱歌、做運動、放松呼吸等;一旦心理問題持續得不到緩解,病人就應及時前往專業醫院診斷治療。
如果職場焦慮癥嚴重影響了您的正常生活與工作,務必要及時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當焦慮癥過于嚴重,可以遵照醫囑,選服一些抗焦慮的藥物。也可以通過心理咨詢來尋求他人。
藥物治療方面,帕羅西汀(賽樂特)、艾司西酞普蘭(來士普)、度洛西汀等都是較常用的藥物之一。具體使用哪種藥物,醫生一般會根據患者病情,身體情況,經濟情況等因素綜合考慮。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對于職場人士來說,出現職場焦慮癥癥狀,跟平時長期的工作壓力是分不開的,建議您及時調整心態,明確自己的目標,更好的前進,同時接受專業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