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一個好覺對我們來說具有很多好處,而最近來自UCSF的研究者們又發現深度睡眠對于動物大腦運動神經的發育以及運動技巧的學習十分重要。
研究者們發現,在深度睡眠階段,大腦的慢波會強化與學習技巧有關的神經連接,而弱化與其無關的神經連接。“這一現象或許類似于“提取主旨”,以最終掌握新學習到的技巧”,改文章的作者,來自神經學系的副教授Karunesh Ganguly說道:“睡眠能夠降低與學習無關的神經連接的活躍強度”。對這些機制的深入理解能夠幫助我們設計出新型的醫學設備,以及適用于消費者的可穿戴式設備,或者能夠通過在睡眠時對大腦進行刺激以增強對技巧的記憶以及掌握的熟練度。盡管如今這些設備僅僅在清醒時被使用。
Ganguly團隊利用一種大腦機器干擾(BMI)的技術深入了解了大腦在睡眠時學習新技能的機制。他們向大鼠的大腦負責運動的區域插入電極,并且讓其在一種脫離式的機械設備上運動。由于神經回路的動態性,大鼠的大腦需要不斷地重連以最終控制這一機械設備。就像大鼠不斷地學習以學會熟練使用自己的四肢一樣。“或許大腦對四肢的控制是通過某一類特定的神經元完成的,但我們能夠創造出與外接設備相關的神經元連接”。
這一重連的神經元回路會使得大鼠快速實現控制外接設備的目的,之后研究者們能夠追蹤神經元的活性以研究大腦整合這些新形成的連接的機制。
根據最近發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雜志上的一篇文章, Gulati等人將大鼠腦部的某根神經元與電極連接,使其能夠控制一個機械性的出水裝置。
進一步,研究者們希望了解睡眠對于這種學習行為的實現是否有影響。“我們發現當大鼠在清醒時學習新技巧時,大腦對這一技巧的掌握實際發生于睡眠階段”。而這一效應能夠持續到小鼠再次清醒,并一次又一次地進行強化,最終導致小鼠完全掌握這一技能。
雖然此前研究已經證實睡眠對于基礎代謝以及記憶的加工具有重要作用,但大部分研究都是通過控制睡眠時間進行的。這種方法會導致很多生理異常情況的出現。為了避免這一問題,UCSF的研究者們在盡量不干擾實驗對象正常睡眠的情況下進行研究。利用光遺傳學的手段,作者們能夠抑制大腦特定區域的神經元活性。實驗結果表明睡眠時一些微小神經元的變動都會影響之前觀測到的小鼠學習新技能的效率。這一發現表明睡眠對于與運動有關的技能的掌握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快速學會一項運動的話,一定要記得保持充足的睡眠。(資料來源:生物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