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生物技術公司羅氏稱,來自其上海研發中心的科學家們在有望徹底治愈乙肝的新藥研發上取得了“重大進展”。
“我們還不知道這一批候選新藥是否對人類奏效,但動物試驗很成功,看起來很有希望。”羅氏集團董事會主席克里斯托弗·弗蘭茨博士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透露,“科學家們將很快對新藥開展臨床試驗。”
目前,乙肝在全球范圍內都是醫學難題,無法被根治,患者只能通過長期服藥控制病情。弗蘭茨認為,上海研發中心針對乙肝病毒的藥物研發,其水平毫不遜色于羅氏在歐美的實驗室,在世界范圍內都屬前沿。該中心里80%以上都是中國本土科學家。
據介紹,新藥將結合兩種機制來共同對抗乙肝病毒,既針對病毒進行靶向治療,也針對免疫系統進行激活療法。
“如果早期臨床試驗成功的話,新藥至少還需要三至四年,才能進入市場。” 弗蘭茨說,“不過,新藥研發也存在極高的風險,十個中九個在臨床階段會面臨失敗的命運。”
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全球大約有2.4億人慢性感染乙肝,每年估計有超過78萬人死于肝硬化和肝癌等乙肝并發癥。中國約有9000萬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除了長期擔負醫療費用外,他們還可能在入學、就業等各方面遭到歧視。
“我們的雄心就是要在這兒,在上海,研發、生產出能夠治愈全球規模疾病的新藥。” 弗蘭茨說。
1994年,羅氏在上海成立制藥公司;2004年,又在上海設立研發中心。目前,羅氏在中國已建成包括研究、開發、生產和營銷等環節在內的完整的醫藥價值產業鏈。
2015年底,羅氏宣布,將投資8.63億元為上海的研發中心建造新的實驗設施。中國已成為繼美國、瑞士和德國之后,羅氏在全球的第四個創新中心。
新中心選址在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內,距離現有的研發中心大約十分鐘車程,將于今年11月開工,預計在2018年完工。新中心的面積將達14,000平方米,具備220處模塊化工作區域。
“中國擁有龐大的人才庫和良好的學術教育氛圍,因此,我們也更加重視中國。” 弗蘭茨說,新的創新中心將有效促進羅氏與本土科研機構及國內創新企業的合作,吸引全球頂尖的科研人才植根中國。
作為一家專注于研發創新的企業,羅氏不經營仿制藥和生物類似物。羅氏每年將銷售收入的15%以上投入到新產品的開發中,2015年其研發投入為93億瑞士法郎,占當年收入的19.3%。
不過,對羅氏來說,中國不僅是創新基地,其不斷增長的財富和老齡化人口也給醫藥行業帶來巨大的市場潛力。“我們最關注的是,羅氏最新和最富創新性的藥物能在中國上市。我們很高興看到,中國政府在加快藥物審批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弗蘭茨說。
“我希望,將來我們的新藥可以在歐美和中國同一天獲得批準。”他解釋說,在中國政府改革審批程序之前,新藥在中國上市通常要晚上五年,因為新藥需要進行單獨的臨床試驗,而申請臨床實驗許可的過程有時又很漫長。
同時擁有診斷和制藥業務的羅氏一直致力于推動“個體化醫療”。“我們研發的大約60%的分子藥物都有一個聯合的診斷策略。” 弗蘭茨解釋說,這有助于找到適合使用新藥的患者,并發現新的生物標記物。
他以治療HER2陽性乳腺癌的靶向藥赫賽汀為例,在“個體化醫療”的概念下,患者會先檢測HER2是否過度表達,然后再確定治療方案,這將有效提高治療效果。
但是,在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患者的經濟承受能力仍然是個問題,羅氏也正在尋找各種解決方案。
“我們已和一些省政府達成協議,將羅氏的藥物列入省級醫保目錄。” 弗蘭茨說。目前,赫賽汀在11個省份可以報銷,覆蓋3.5億人口。
然而,即使在一個省內,報銷比例也不盡相同。“在浙江省的不同城市,赫賽汀的醫保報銷比例從50%到80%不等,這取決于每個城市的財政預算。” 弗蘭茨解釋說。
此外,羅氏還與保險公司進行合作,并在一些患者資助項目中提供免費藥物。“我們樂觀地相信,在政府、保險公司和羅氏自己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越來越多的中國患者將獲得優質的治療。”弗蘭茨說。
(資料來源:騰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