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04 年,美國了Johsn Hopkins大學 Wilmer 眼科學院H.Bahrami等人進行的一項從2001年開始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臨床實驗發現:每天補充
葉黃素 30mg, 24周視敏度和對比敏感度顯著提高,視野縮小減緩,結論:對
視網膜色素變性進行葉黃素干預是非常重要的。
B、2004 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大學Scheie眼科學院 T . S . Aleman等人進行的一項為期 6月的實驗,實驗研究了黃斑色素(MP)和補充葉黃素對黃斑疾病的影響,發現黃斑色素(MP) 密度越低,患黃斑病越嚴重,通過6個月補充葉黃素,患者的黃斑色素(MP)光密度和血漿中的葉黃素水平都提高。
C、2004年,美國佛羅里達國際大學的 J . T . Londrum等進行了一項葉黃素劑量與黃斑色素光密度(MPOD)提高的關系的研究,分別進行每天 5mg 、10mg、20mg 、葉黃素補充,結果顯示每天 20mg葉黃素可以在短期內(120天)提高MPOD,小劑量處于邊際效果。
D、2003年,美國弗吉尼亞醫療中心和伊利諾斯州大學進行聯合實驗,驗證葉黃素對萎縮型AMD 的治療效果及對黃斑色素光密度(MPOD)的影響,每天補充10mg實驗歷時一年,分II、III、IV期,結果,在各期補充葉黃素都可以提高MPOD,葉黃素可以加快眩光恢復(GR)對比敏感度在IV時顯著提高,結論:葉黃素對萎縮性AMD在各時期都有效。
E、2002年,荷蘭Tos T . J .MBerendschot博士等研究了晶狀體老化以及患
白內障的風險因素,檢測376名18至75歲自愿者的血漿中葉黃素、玉米黃素、維生素C、a一生育酚和膽固醇水平無關,與MPOD成反比,葉黃素和玉米黃素是晶狀體唯一的類胡蘿卜素,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可以延緩晶狀體的老化,降低白內障的風險。
F、2002年,西方營養學家經深入研究,終于揭開了農村學生
近視率遠遠低于城市學生近視率這一謎底:近視的發生與“葉黃素”的攝入過少密切相關。農村孩子由于每天吃從地里直接采來的綠色蔬菜,故葉黃素攝入量十分充分;而城市孩子通常吃高蛋白、高營養食物,很少吃新鮮綠色蔬菜,故葉黃素攝入量相應要比農村孩子少得多;這就是造成城鄉兒童視力巨大差異的主要原因。
G、2002年,英國皇家醫學科學技術學院進行的一項
糖尿病患者的晶狀體光密度(LOD)和黃斑色素光密度(MPOD)的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的晶狀體光密度增加,黃斑色素光密度降低,結論:糖尿病患者的眼睛出現異常的病因是黃斑色素水平下降,自由基氧化能力增加。
H、2001年,01medilla,B.等進了白內障(CA)、老年性
黃斑變性(A MD)患者補充葉黃素的長期研究。診斷患有白內障(n=5)和老年性黃斑變性(n = 5)的患者每周服用3粒(每粒含12mg葉黃素)葉黃素膠囊,AMD平均補充時間為 13 個月(范圍4~20月),CA平均補充時間為26個月(范圍16 ~36個月),每3個月采集血樣分析葉黃素水平,同時記錄視力,結果顯示:3~6個月血漿中葉黃素水平顯著提高;視力檢查顯示:視力平均增加0.4 ,視敏度也提高了。
I、2000年,G Dagnelie等人進行了一項通過互聯網研究葉黃素提高視網膜色素變性(RP)患者的視力功能實驗,目的是驗證補充葉黃素對視網膜色素變性患者的視敏度、中心視野以及視力的影響,通過電子郵件向全球招募參與者,16名參與者(13名 RP , 3名其他視網膜炎)經過才26周補充葉黃素(前9周40mg/天,以后20mg/天),結果:參與者視敏度平均提高0.75dB,中心視野只有原來補充過葉黃素的患者能大大提高(0 . 5 5 dB)。
J 、1995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葉黃素為視神經營養補充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