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干細胞研究的領頭公司美國杰龍(Geron)生物醫藥公司曾率先啟動了全球首例hESC治療臨床試驗,然而因所需費用過高,在2011年的11月Geron宣布終止了這一干細胞試驗計劃,給干細胞醫學研究領域蒙上了一層陰影。
來自麻省先進細胞科技公司(Advanced Cell Technology)的研究人員利用人類胚胎干細胞(hESC)治療了兩名患有不同退化性眼疾病的患者,初期數據表明hESC治療不僅安全,且顯示出了一些治療效力。相關研究論文發布在世界上最悠久且最受重視的同行評審性質的醫學雜志《柳葉刀》。此次,ACT公司的新成果為干細胞研究帶來了樂觀新希望。
ACT公司當前在美國正開展兩項臨床試驗研究,針對治療兩種退行性眼疾病:干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Dry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和少年型黃斑營養不良(Stargardt病)。前者主要累及老年人,后者則是一種通常在兒童期發病的遺傳性疾病。這兩種疾病均可引起視網膜色素上皮(RPE)功能損害,從而導致失明。
用新的干細胞層來取代功能損害的RPE從而阻止疾病惡化,是ACT公司首席科學官Robert Lanza及加州大學Jules Stein眼科研究所的同事們的主要目標。此次,他們將hESCs誘導生成了早期骨細胞和神經組織細胞,隨后這些細胞分化形成了視網膜上皮細胞,其純度超過99%。研究人員將大約5萬個分離出來的視網膜上皮細胞注入到兩名患者的視網膜下,其中一名老年女患者在其70多歲時患上了干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而另一名中年女患者則患有Stargardt病,因而導致了二者失明。
4個月后,研究人員發現RPE已被注入的視網膜上皮細胞完全取代,他們對兩名女性患者進行了一些基礎測試例如通過閱讀視力表來對她們的視力進行檢測。Lanza說:“研究數據證實注入的細胞存活了下來,并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她們的視力。盡管有可能存在一些心理安慰效應,但無可置疑的是確實也產生了生物學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