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種嚴重威脅視力的感染性疾病,治療不及時可導致失明。多數患者有發病誘因,如植物性外傷病史,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等。隨著對真菌性角膜炎的重視和認識的不斷深入,其發病率逐年升高,必須引起足夠重視。多種真菌均可引起角膜炎,常見的主要是鐮胞菌、彎胞菌、曲霉菌和念珠菌等四類 。目前我國真菌性角膜炎以鐮胞菌和曲霉菌為主。
抗真菌治療是主要的治療手段,但是抗真菌治療藥物起效慢。在治療過程中,需要仔細觀察臨床體征評估療效,藥物起效的體征可能包括疼痛減輕、浸潤范圍減少、衛星病灶消失等。
那他霉素在體外具有抗念珠菌、曲霉菌、鐮刀霉菌和真霉菌的作用。其作用機制是通過藥物分子與真菌細胞膜中的固醇部分分子結合.形成多烯固醇復合物,改變細胞膜的滲透性,使真菌細胞內的基本細胞成分衰竭。雖然這種抗真菌作用與藥物劑量相關,但那他霉素仍是作用明顯的殺真菌劑。局部應用那他霉素可以在角膜基質層內達到有效治療濃度,但在房水中未能檢測出那他霉素。
研究發現局部滴用那他霉素有著較強的抗真菌作用,總體有效率為92.11%,并且用藥方便,患者易于接受。那他霉素可以作為治療真菌性角膜炎的一線用藥。由于那他霉素滴眼后未能在前房檢出,故認為對于伴有明顯前房積膿的真菌性角膜炎,在局部滴用那他霉素滴眼液的基礎上,必須聯合用藥以搶救患者眼球。(參考來源:蘇易云 何月枝 《那他霉素滴眼液治療真菌性角膜炎38例》 《實用醫學雜志》 2011年 第19期)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患者,使用那他霉素滴眼液應注意的事項如下:
1.一般:那他霉素滴眼液只限于眼部滴用,不能注射使用。使用那他霉素滴眼液7-10天后,若角膜炎沒有好轉,則提示引起感染的微生物對那他霉素不敏感。應根據臨床再次檢查和其他實驗室檢查結果決定是否繼續治療。
2.患者須知:勿觸及藥瓶瓶口,以防藥液污染。
3.孕婦和哺乳婦女慎用那他霉素滴眼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