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
那他霉素(
那特真)治療真菌性
角膜炎的效果。方法:44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采用那他霉素滴眼液治療,對照組采用氟康唑滴眼液治療,比較兩組的治療有效率和療程。結果:觀察組的有效率(95.83%)明顯高于對照組(7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傳統的燒灼法結合那他霉素滴眼液滴眼,治療真菌性角膜炎有較好的療效。
真菌性角膜炎是角膜病中致盲性眼病之一,其危害性較大。因該病多與植物外傷有關,加之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劑的廣泛應用,真菌性角膜炎發病有逐年上升趨勢。我院為基層眼科專科醫院,自2006年9月~2008年8月診治真菌性角膜炎44例,在眼局部抗真菌藥物不易得到的情況下,經美國Alcon公司的5%那特真(
Natacyn那他霉素)懸濁液治療,效果良好,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44例(44只眼),其中男性26例,女性l8例,年齡18~63歲,平均年齡40.5歲。44例均符合真菌性角膜炎的診斷標準。
1.2 治療方法
表面麻醉下用刀片刮除潰瘍壞死組織,5% 碘酒燒灼潰瘍面,每周2次。對照組:0.5%氟康唑滴眼液點眼1~2滴/次,1次/2 h;觀察組:0.3%那他霉素溶液點眼1~2滴/次,1次/2 h。兩組患者常規使用l%阿托品滴眼液散瞳,貝復舒滴眼液1滴/次,3次/d,0.1%氟康唑100 mlM次,2次/d靜脈滴注,合并細菌感染者加用相應的抗生素藥物。每日裂隙燈觀察角膜及前房情況。
1.3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用藥后角膜病灶愈合,前房積膿消失,熒光素染色陰性。有效:角膜病灶縮小,前房積膿消失或縮小。無效:用藥后角膜病灶無變化或擴大,前房積膿無變化或增多并有其他并發癥。
1.4 統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x檢驗,檢驗水準P=0.05。
2 結果
在兩組病例中,治療時間為l0~35 d,病情痊愈及好轉者為有效。角膜潰瘍逐漸愈合,遺留不同程度的薄翳或白斑。前房積膿大部分吸收,無1例發生角膜穿孔等嚴重并發癥。視力提高3~5行,最好者達到0.6,多為0.1~0.4。
由實驗可知,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95.83%)明顯高于對照組(75.00%)(P<0.05),而無效率(4.17%)明顯低于對照組(25.00%)(P<0.05)。觀察療程較對照組明顯縮短(P<0.05)。
3 討論
真菌性角膜潰瘍是一種致盲性很高的感染性疾病,多數病例起病時有誘因史,發病大多與植物性外傷有密切關系,主要致病菌主要是白色
念珠菌、曲霉菌和其他絲狀菌,主要病理損害是真菌毒素直接引起的角膜炎癥反應,同時加上真菌感染的自身免疫學反應。目前真菌性角膜炎發生率較高,應提高對該病診治的認識,對有外傷史,特別是植物傷的潰瘍患者應行常規角膜刮片真菌培養,以提高本病的檢出率,早期治療以減少致盲率。
那他霉素具有眼部耐受性好,給藥途徑方便,不會全身吸收,無明顯不良反應的特點。由于它的獨特制劑,點藥后粘附于角膜潰瘍表面,局部濃度高,保留時問長,可以逐步滲透到角膜基質,有利于藥物作用的發揮。文獻報道那特真點眼治療真菌性角膜潰瘍的有效率為85.7l%~96.67%,本文資料表明那特真點眼聯合局部清創治療真菌性角膜潰瘍的有效率為95.83%,與文獻報道一致。我們認為,聯合治療效果明顯優于氟康唑點眼,并且縮短病程,在真菌性角膜潰瘍高發的農村地區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