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患者單側肢體起病是帕金森病的特點之一,該特點已經被目前最廣泛應用的帕金森病診斷標準(倫敦腦庫帕金森病診斷標準)列為診斷的要點之一,用帕金森病的功能顯像手段(如PET和SPECT)也證實了患者腦中多巴胺能系統確實是以單側受累顯著。當然,隨著病情的進展,雙側肢體都會受累,但起病側的肢體一般癥狀會較晚起病側的肢體癥狀要重。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分級方法還是采用1967年Margaret hoehn 和 Melvin Yahr發表量表,稱為hoehn - Yahr 分級:
hoehn 和 Yahr給各階段的定義是:
I期:單側身體受影響,功能減退很小或沒有減退。
II期:身體雙側或中線受影響,但沒有平衡功能障礙。
III期:受損害的第一個癥狀是直立位反射,當轉動身體時出現明顯的站立不穩或當患者于兩腳并立,身體被推動時不能保持平衡。功能方面,患者的活動稍受影響,有某些工作能力的損害,但患者能完全過獨立生活。
IV期:嚴重的無活動能力,但患者仍可自己走路和站立。
V期:除非得到幫助只能臥床或坐輪椅。
每個人的病情進展不一樣,個體差異很大,有些少數患者數年內就會迅速進展病殘,而許多患者病程進展相對較慢,經過合理的治療,15到20年還能保持較好的功能。這除了與帕金森病本身有關以外,很大程度上還取決于患者本身的心理素質、醫療條件和家庭的關懷。那些保持樂觀心情、意志堅強和有和諧家庭關系、良好家庭護理的患者,加上合理及時的醫治,病人大多都能保持長久的生活自理能力,病情發展相對較慢。
雖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帕金森病的致病原因,但許多研究表明它可能與環境毒素有關。一些研究結果顯示,“跟從來沒在家里或院子里用過殺蟲劑或除草劑的人比較起來,一生當中使用這兩種藥劑時間加起來低于三十天的人,患帕金森病的機率增加百分之四十;如果一生當中使用這兩種藥劑時間加起來超過一百六十天以上,患帕金森病的機率便增加到百分之七十。”尤其是對家族中有帕金森病患者的人要更加注意。如果某人的直系親屬中有帕金森病患者,那么他患帕金森病的幾率要大一些。所以要特別注意避免接觸一些環境中危險因素,如殺蟲劑、農藥、重金屬錳,親屬中有帕金森病患者的人要避免從事電焊工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