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Parkinson''sdisease)簡稱為PD,中文稱為震顫麻痹,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在中老年人中居多,多在60歲以后發病。其癥狀表現為靜止時手、頭或口腔不自主地震顫,肌肉僵直、運動緩慢以及姿勢平衡障礙等,導致生活不能自理。最早系統描述這種疾病的是英國內科醫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當時還不知道該病應該歸入哪一類疾病,稱該病為震顫麻痹。這類病在老年人病中排名第四,在大于六十五歲的人群中,患有此病的人占1%,在大于四十歲的人群中,患有該病的人數占0.4%,另外還有數據顯示,該病在兒童或青春期也容易發病。
研究發現,
帕金森病的病變部位在人腦的中腦部位,該處有一群神經細胞叫黑質神經元,它們通過合成一種多巴胺的神經遞質,對大腦的運動功能進行調控。當這些黑質神經元變性死亡達80%以上時,就會出現帕金森病的癥狀。
迄今為止,原發帕金森病的病因仍不完全清楚,一般認為主要與年齡老化、遺傳和環境等綜合因素有關。而對帕金森病目前尚無根治方法,屬于慢性進展性疾病,如不及時治療,患者生存期明顯縮短,晚期因長期臥床易出現肺炎、尿路感染等并發癥。約有四分之一的帕金森病人因過分擔心疾病而伴有
抑郁癥狀。
人們對該病進行了更為細致的觀察,發現除了震顫外,尚有肌肉僵直、寫字越寫越小等其它癥狀,但是四肢的肌肉的力量并沒有受損,認為稱麻痹并不合適,所以建議將該病命名為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癥經過觀察后發現,除了震顫外,還還表現出來肌肉僵直、寫字越寫越小等癥狀,就是因為這些癥狀,醫學上給他命名叫做帕金森。
帕金森癥狀和體征靜止性震顫、肌肉僵直、運動遲緩、特殊姿勢、疼痛、感覺異常、吞咽困難、等其他表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