癇愈膠囊的主要的主治功能有豁痰開竅,安神定驚,息風解痙。用于風痰閉阻所致的
癲癇抽搐,小兒驚風,面肌痙攣。 癇愈膠囊的主要成份是天麻、僵蠶、酸棗仁、黃芪、黨參、丹參、遠志、石菖蒲、鉤藤、當歸、郁金、白附子(制)等16味。癇愈膠囊是在祖國傳統醫學的基礎上加減配伍而成,主要是天麻、石菖蒲、遠志、鉤騰、僵蠶、酸棗仁、黨參、當歸、等16味藥組成,經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它具有抗驚厥、鎮靜、護肝、養血、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大大減少西藥的副作用,聯合使用,有效控制各種原因引起的抽搐發作。
使用癇愈膠囊具有以下的一些特點:
1.2009年進入國家醫保目錄。
2.癇愈膠囊主要由天麻、僵蠶、酸棗仁、黃芪、黨參、丹參、遠志、石菖蒲、鉤藤、當歸、郁金、白附子(制)等16味藥精制而成。
3.用于風痰閉阻所致的癲癇抽搐,小兒驚風,面肌痙攣。
4.通過藥效學研究表明具有抗驚厥、鎮靜、護肝、養血、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癇愈膠囊對于治療多種疾病具有顯著的療效,下面就個大家介紹一下有關面肌痙攣主要的表現和發病的原因。面肌痙攣為緩慢進展,逐漸加重,一般不會自愈,如不給予,部分病人于病程晚期出現麻痹而抽搐停止。對于發作數年后不見痊愈的病人,應采取積極的治療措施,以防面肌麻痹的發生。對面肌痙攣病人施行微血管減壓術可有部分出現聽力下降、面癱及腦脊液漏等并發癥。開始為一側眼瞼跳動,逐漸由上向下可擴展到半側面肌,嚴重才可累及頸及肩部肌群。這種不自主痙攣,自己不能控制,情緒緊張、過度疲勞可誘發或使病情加重。據測試,這種面肌同步放電為每秒350次,表現為眼瞼緊閉,口角歪斜,一次抽搐時程者數秒,長者數分鐘,間歇期長短不定,發作時患者心煩意亂,視物不清,偶有面部酸痛、鼻塞和頭痛者。一般睡眠中不發作,但也有11%的病人于睡中仍照常抽動,影響睡覺。發作越來越頻繁,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病久后肌力逐漸減弱,到晚期可發展到半側面癱而告終。
使用癇愈膠囊治療面肌痙攣,主要是這種病具有以下的特點。凡在大腦皮層到面神經分支末梢的整個通道中,任何壓迫刺激性病變均可誘發此病。臨床常見的如中耳乳突炎癥和
腫瘤,橋小腦角的占位性病變(膽脂瘤和聽神經瘤)及腦炎,蛛網膜炎,
多發性硬化,Paget病和顱凹陷癥等。凡查不出誘因者,統稱為特發性痙攣,約占發病總數的2/3。1966年Jannetta提出,面神經出橋腦根處(REZ)被走行的小動脈壓迫,是構成面肌痙攣的主要誘因,并采用顯微血管減壓術治療,取得滿意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