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重癥肌無力患者在早期的癥狀可能會出現很多疾病如:四肢上的無力、眼睛上的癥狀出現等等,病癥在生活中有個顯著的特點就是通常晨輕晚重,變化多端變。病程遷延,可自發減輕緩解。感冒、情緒激動、過勞、月經來潮、使用麻醉、鎮痛、鎮靜薬物、分娩、手術等常使病情復發或加重。
重癥肌無力對人體的傷害是全方面的。該病在臨床很少見,發病率約為6~10/10萬,近年來有逐年上升的趨勢。此病進展很快,約有40%的患者在數月至兩年內轉化成全身型肌無力,易造成嚴重的肌肉無力、
肌肉萎縮。若疾病發展至后期階段會導致癱瘓、吞咽困難、構音障礙、呼吸困難,甚至嚴重缺氧,危及生命。很多處于生育年齡的女性最關心的就是得了重癥肌無力可不可以生育。下面介紹一下重癥肌無力的生育常識。
1、得了重癥肌無力之后,有些患者選擇生育,但是約有1/3的患者肌無力癥狀加重,1/3的患者肌無力癥狀減輕,還有1/3的患者無明顯變化。分娩和產后常使患者癥狀加重,嚴重者可以發生肌無力危象。
2、如果患者的病情較重,專家的建議是暫時不生育。也可以試服
避孕藥,若病情穩定停藥2年后,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在醫生的指導下,方可以考慮妊娠,一旦懷孕,應對重癥肌無力母親常規進行超聲檢查以發現有無胎兒運動不能、胎兒活動減少、呼吸運動減少、羊水過多等。
3、如果患者已經懷孕,則需要特別注意,特別是要計數胎動,一旦發現其運動減少應向醫生咨詢。特別是在母親MG加重期間,對胎兒地養的檢測也很重要,更須嚴格預防產后使癥狀加重而導致肌無力危象的發生。對于已婚的患者來說,要珍惜精氣,節戒色欲,尤其是男性患者,不宜服食促進性功能藥物,耗竭精氣。總之,重癥肌無力患者夫妻性生活以減少次數、提高質量,翌日不疲勞為原則。
重癥肌無力的發病可見于任何年齡。但是高峰期一個為20~30歲,女性多見,常伴胸腺增生;另一個為40-50歲,以男性為多,多伴胸腺瘤和其他疾病,如甲亢、
類風濕關節炎等。感染、過度疲勞、精神創傷、外傷、妊娠、分娩等常為本病誘因。重癥肌無力患者如果病情較重,癥狀較多,最好還是進行正規的治療,待病情穩定之后再進行生育,這也是對后代的負責任。而且在懷孕期間要嚴格注意,出現異常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