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萎縮是指橫紋肌營養障礙,肌肉纖維變細甚至消失等導致的肌肉體積縮小。病因主要有:神經源性肌萎縮、肌源性肌萎縮 、廢用性肌萎縮和其他原因性肌萎縮 。肌肉營養狀況除肌肉組織本身的病理變化外,更與神經系統有密切關系。脊髓疾病常導致肌肉營養不良而發生肌肉萎縮。肌萎縮患者由于肌肉萎縮、肌無力而長期臥床,易并發肺炎、褥瘡等,加之大多數患者出現延髓麻痹癥狀,給患者生命構成極大的威脅。肌萎縮患者除請醫生治療外,自我調治十分重要。
肌肉萎縮的晚期癥狀有幾大方面,現在
百濟藥師為您介紹其中的兩種。
1、進行性四肢近端性肌肉萎縮癥狀
常為肌原性萎縮,以四肢的近端及軀干肌明顯,常表現為肩胛帶肌和骨盆帶肌的萎縮和無力。如頸肌的無力,有些患者需用手支撐才能將頭抬起。肩胛的肌肉萎縮構成翼狀肩胛。骨盆帶肌的萎縮無力形成特異的‘鴨步’步態。
2、急性或亞急性肌肉萎縮癥狀
一般為神經原性萎縮,其發生的速度與神經損害的速度和程度有關。神經受損及中斷的越急、越嚴重,則肌萎縮發生的越快、越明顯。急性起病時肌萎縮發生于癱瘓之后,臨床上肌肉萎縮癥狀以癱瘓的表現為主,如脊髓灰質炎、周圍神經炎、格林巴利綜合癥、酒精中毒等。神經痛性肌萎縮早期表現為肩胛附近的劇烈疼痛,繼之在肩胛附近很快出現肌張力降低、癱瘓及肌肉萎縮,在某些肌群中可出現單一的萎縮,呈鑲嵌式。
重癥肌無力、肌營養不良、肌肉萎縮、
運動神經元病等病癥屬中醫痿癥,痿證”是肢體筋脈弛緩軟弱廢用的病證;目前西醫尚無特殊有效的針對性治療手段及藥物。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骨生髓。中醫痿癥,其與腎的關系最為密切,先天稟賦不足,精虧血少不能營養肌肉筋骨,逐漸出現肌肉無力、萎縮。同時,脾胃為后天之本,化生氣血,營養五臟六腑、肌肉筋骨,且脾主肌肉,脾胃虛弱,氣血生化不足,肌肉無以營養則肌肉萎縮、肌肉無力等。
肌肉萎縮患者要樂觀面對疾病,即使到了晚期,也要保持樂觀的心態,才能更好地治療疾病。為了更好地治療肌肉萎縮,患者除了要心態好,還要進行各方面生活習慣的改善。百濟藥師牽掛您的健康,祝您健康快樂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