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02年7月至2004年6月應用特拉唑嗪聯合左旋氧氟沙星治療82例Ⅲ型
前列腺炎患者,并通過NIHCPSI癥狀評分及測定治療前后前列腺素E2(PG E2)表達水平來評價其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82例患者年齡18~49歲,平均33歲,已婚55例,未婚2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尿頻、尿急、尿痛、排尿困難、尿不盡等異常癥狀,下腹、會陰及腰骶部均有不適或疼痛感。所有病例EPS細菌培養(四杯法)結果均為陰性,符合CP/CPPS診斷標準,并排除急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增生、前列腺
腫瘤、尿道狹窄及精神病患者。
1.2 治療方法
82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1例,兩組的性別、年齡、病情均相似。治療組應用特拉唑嗪(美國雅培)2mg口服,每晚1次,左旋氧氟沙星(第一制藥北京有限分司)0.2mg,每天2次。對照組僅口服左旋氧氟沙星0.2mg,每天2次。均持續1個月,1個月后進行隨訪。
1.3 臨床觀察
以NIHCPSI評分表采用問卷式調查對患者進行評分。
1.4 測定方法
用前列腺按摩法獲取前列腺液標本,-70℃保存。應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ELISA)進行前列腺液中PG E2濃度測定。采用標本的離心上清液10μl稀釋10倍。應用美國RD公司提供的DE0100高靈敏度PG E2試劑盒,用酶標本儀測定樣本吸光度值后,以標準品濃度與光吸收度值關系曲線換算標本中PG E2濃度。
1.5 統計學分析
所得數據用±s表示,均數間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雙側)。所有數據采用SPSS10.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前后NIHCPSI評分結果
由表1可知,經過1個月的治療,治療組NIHCPSI由治療前的(32.6±6.8)分降到(14.7±7.2)分,兩者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對照組NIHCPSI由治療前的(30.9±7.1)分降到(22.4±6.3)分,兩者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但兩組治療后的NIHCPSI評分比較,治療組比對照組療效更顯著(P<0.05)。
表1 兩組治療前后NIHCPSI評分結果比較(略)
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2 治療前后PG E2表達水平的測定結果
由表2可知,治療組治療后PG E2測定結果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對照組治療前后PG E2測定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前列腺液中PG E2表達水平的檢測結果比較(略)
與治療組治療前比較,*P<0.05
2.3 不良反應
兩組治療過程中均未出現藥疹、頭痛、血壓降低等不良反應。
3 討論
1995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組織的慢性前列腺炎討論會上提出Ⅲ型前列腺炎即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綜合征(CP/CPPS)。Ⅲ型前列腺炎患者可出現逼尿肌過度活動,可能與功能性尿道梗阻的膀胱去神經超敏狀態、逼尿肌α1受體興奮性升高及膀胱三角區刺激有關。因此,選擇性阻斷α1受體就能降低后尿道阻力,松弛前列腺及膀胱頸部平滑肌,從而減少排尿時前列腺內尿液返流,減輕患者癥狀。
特拉唑嗪是長效的α1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可選擇性阻斷α1受體,有降低逼尿肌α1受體興奮性,松弛前列腺及膀胱頸部平滑肌,消除前列腺內尿液返流等作用。且口服吸收良好、迅速,不受食物影響,生物利用度高,副作用小,用藥較安全。
本組42例患者應用特拉唑嗪聯合左旋氧氟沙星治療,結果表明特拉唑嗪可明顯緩解患者排尿癥狀及疼痛癥狀,聯合左旋氧氟沙星治療,療效更明顯,且用藥安全,無
低血壓、頭痛等不良反應出現。同時,本組試驗表明炎癥介質PG E2的表達與慢性前列腺炎癥狀的嚴重程度有關,特拉唑嗪聯合左旋氧氟沙星可減少炎癥介質PG E2的釋放,從而達到減輕患者癥狀的目的。
參考來源:《咸寧學院學報(醫學版)》2005年12月18卷6期;《特拉唑嗪聯合左旋氧氟沙星治療Ⅲ型前列腺炎41例臨床分析》;羅博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