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一教授談中國心血管醫生控煙工作進展和責任
煙草是醫生職業生涯所面臨最大的可預防性致病因素,因此戒煙應該是醫療預防的重要環節。由于醫生在臨床中具有以“一對一”方式提出建議的特殊機會,醫生在健康方面的建議比其他任何人的建議都更令人信服,就診過程是人們接受健康建議的最佳時機,醫生還可根據患者的健康狀況和家族史提出個性化建議。因此,醫生責無旁貸地成為協助人們戒煙的最佳人選。
但是,2002年第三次全國吸煙流行病學調查結果揭示,男性醫務人員的吸煙率高達56.8%。可見,我國衛生界在控煙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包括臨床醫生缺乏責任感、未擔當起表率作用、未積極履行醫生控煙和幫助戒煙的職能以及缺乏戒煙知識和技能等。
從2007年7月“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遵義全委會”通過“中國心血管醫師控煙宣言”,迄今我們已經成功開展了中國心血管醫師控煙的十大行動,包括中國心血管醫師吸煙現況基線調查、煙草與心血管疾病的基礎和人群臨床研究以及出臺《中國心血管醫生臨床戒煙實踐共識》等,對臨床控煙工作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心血管醫生將控煙工作融入臨床工作的承諾--“知信行”。知即了解中國控煙工作任務的艱巨性,吸煙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險因素,戒煙是降低心血管風險最經濟的干預方式等理念;信即轉變觀念,相信醫生的力量和榜樣作用;行即要求醫生身體力行,做控煙表率,應用科學的方法有效控煙。醫務人員除應將控煙工作貫穿于日常臨床工作(識別吸煙者,立即給予簡短的戒煙建議;依時間情況提供戒煙治療、推介到戒煙門診或戒煙醫生;建立規范的戒煙門診;借鑒不同經驗等)外,還要了解自身在控煙中所肩負的其他重要使命,如創立無煙科室、無煙醫院;在各級學會建立戒煙工作機構;在各級學會會議上設立戒煙專題;在科室開展戒煙知識和技能的全員培訓;發揮社會導向作用,推動政府控煙,爭取將戒煙服務早日納入醫保;利用媒體的傳播作用等。
同時,在積極推進醫院控煙工作方面,臨床醫生要積極探索有效的醫院臨床“戒煙模式”,即實現將戒煙工作和臨床工作的有效結合,如把戒煙納入病例書寫要求內容;探討如何幫助臨床醫生有效完成戒煙治療,提高臨床工作的知識和技能;探討患者出院后的有效戒煙隨訪,如充分利用戒煙咨詢熱線和網站。
總之,“健康從‘心’做起,從‘我’做起,從‘戒煙’開始,構筑無煙的健康長城”是心血管醫生在控煙工作中所肩負的責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