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 (Organ transplantation) 是將健康的器官移植到通常是另一個人體內使之迅速恢復功能的手術,目的是代償受者相應器官因致命性疾病而喪失的功能。廣義的器官移植包括細胞移植和組織移植。器官移植早期癥狀主要表現為患者的精神狀態,本文百濟藥師將為您介紹器官移植早期癥狀。
1、抗排異藥物治療、認知功能等相關的精神問題
。1)抗排異藥物本身所致的精神問題:器官移植后所使用的大劑量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被證明可引起藥物相關性精神障礙。移植物失功是引起移植后醫院獲得性精神障礙的最強的危險因素,如病人會因此而接受大劑量激素沖擊治療,同時還可使代謝障礙、機會感染、自體免疫性并發癥的發生危險增加。此外,移植物失功本身就是很強的應激原,可引起非常嚴重的移植后醫院獲得性精神障礙。
。2)認知功能障礙及神經系統癥狀:認知功能評估可檢測出一些問題,包括記憶能力、注意力集中能力等,這些功能異常往往會損害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和移植術后藥物治療依從性。更重要的是免疫移植劑本身會影響認知功能,如環孢素和他克莫司會對中樞神經系統造成損害,癥狀有震顫、麻痹、頭痛、癲癇發作、共濟失調、言語障礙、失明及昏迷等。
。3)依從性不良的問題:約22.5%的移植后病人有依從性不良。對于腎臟和心臟移植,移植者的免疫抑制劑的依從性不良是移植物失功和遲發性急性排斥反應的重要危險因素。依從性不僅包括對藥物的使用,還包括知情同意書的簽訂、有指導的飲食控制、體育鍛煉、戒煙酒等方面。
2、焦慮和抑郁障礙
移植后病人普遍存在一些常見的情感性精神癥狀,包括抑郁和焦慮障礙。病人會失去生活信心,對長期以來一直堅持的藥物治療方式失去耐心,依從性下降,不肯堅持按醫囑服藥,不肯堅持定期去醫院隨訪復查,導致移植物失功或者是排斥反應的發生率上升等問題,甚至因此而錯過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最佳時機,最終致使移植后生存率降低。
精神科藥物治療、行為治療和心理支持疏導會對抑郁和焦慮障礙產生積極的治療作用。國外有學者提出,在移植病人中存在一種特殊的焦慮障礙,稱之為矛盾心理或稱雙價癥(ambivalence),即病人對移植既有渴望的一面,又有排斥的一面,這種情緒可明顯加重病人焦慮障礙,影響術后治療的依從性。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以上內容是對器官移植早期癥狀的介紹。術后精神障礙如能得到很好的處理,不僅能減輕患者精神上的痛苦,還可幫助疾病的恢復。因此,對術后精神障礙應充分重視,做好預防工作,并盡量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以獲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