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史采集 】
(1)有無關節過度用力病史;
(2)受累關節部位,晨僵時間,疼痛與活動、休息關系。
2.與之鑒別的常見癥狀: 關節炎/關節痛、晨僵。
【 體格檢查 】
1.全身檢查:生命體征、各系統檢查。
2.?茩z查:
(1)關節炎/關節痛體征:關節腫脹、發熱、壓痛、活動度、骨擦感、骨擦音;
(2)Heberden結節。
【 輔助檢查 】
1.實驗室檢查:三大常規、肝腎功能、血沉、C反應蛋白、抗核抗體、
類風濕因子、抗“O”、血尿酸檢查。
2.器械檢查:
(1)應做胸部X片、受累關節正側位片;
(2)必要時做心電圖、B超。
3.特殊檢查:必要時做關節腔穿剌滑液檢查、CT、MRI。
【 診斷與鑒別診斷 】
1.根據典型的臨床癥狀和特征性放射學依據(關節間隙變窄、 骨贅、軟骨下硬化、軟骨退化、偏側畸形)可診斷。骨關節炎好發部位:膝、手、髖、腰椎、頸椎。美國風濕病學院骨關節炎(OA)膝關節標準:有膝痛及該膝X相示有骨贅,同時伴有下述任一條者:
(1)年齡>50歲;
(2)受累膝僵硬<30mim;
(3)有骨擦音。
幾種特殊類型的OA:
(1)原發性全身性關節炎(GOA);
(2)侵蝕性炎癥性骨關節炎;
(3)彌漫性特發性骨肥厚癥(DISH)。
2.OA需與以下疾病鑒別:
(1)類風濕性關節炎;
(2)風濕性關節炎(風濕熱);
(6)假性痛風;
(7)結核性關節炎;
(9)無菌性骨壞死。
【 治療原則 】
1.一般治療:適當休息、減肥、防止關節過度運動和過度負重,適當的鍛煉,必要時使用輔助器。
2.內科治療:
(1)止痛藥;
(2)非甾體抗炎藥:選用一種;
(3)慢作用緩解骨關節炎癥狀藥: 硫酸葡糖胺、維骨力;
(5)關節內有多量積液, 可穿刺排液后加壓包扎和制動。
3.物理治療。
(1)紅外線超聲波減輕疼痛;
(2)骨贅可行醋離子導入;
(3)頸、腰椎牽引減輕局部神經根壓迫。
4.外科治療適應下列情況:癥狀嚴重、痛不能緩解或活動受限、關節明顯畸形或跛行者。
【 療效與出院標準 】
1.臨床緩解標準:
(1)關節痛/炎癥狀緩解, 無晨僵;
(2)關節活動功能恢復;
(3)X相示關節病變好轉或穩定。
2.達到臨床緩解或好轉者可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