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隨著類風濕疾病的發展,累及的關節逐步增加,受累關節可出現明顯腫脹、疼痛.局部皮膚稍紅。相關專家指出,60%—70%類風濕患者以隱匿型起病,早期與關節炎、腰椎病等骨病相似,在此,百濟藥師列出幾個常見類風濕的癥狀,以便患者辨別。
類風濕的癥狀——關節外表現
1.類風濕結節:是本病特異性皮膚表現,出現在前臂伸面肘關節附近、枕部及跟腱處,它的存在提示本病的活動。
2.小血管炎:可出現在指甲下或周圍、鞏膜等處。
3.肺部:可表現為肺間質病變、結節樣改變、胸膜炎。
4.心包炎:是心臟受累最常見的表現。
5.周圍神經病變:多表現為正中神經被腕關節周的炎癥組織壓迫而出現的腕管綜合征或因小血管炎引起的缺血性多發性單神經炎。
類風濕的癥狀——關節內表現
1、關節腫脹與疼痛:關節疼痛也是所有類風濕患者的臨床表現。關節疼痛程度常與關節腫脹輕重相關,腫脹越明顯,疼痛越重。
2、游走性與對稱性:早期關節的游走性比較明顯,這是初期常見的類風濕患者的臨床表現。游走性間隔期比較短,除早期游走性疼痛外,關節炎的游走經常是對稱性的。
3、晨僵:指病變關節在較長期靜止不動后出現的僵硬感,必須通過活動方能逐漸緩解。在關節病變中本病活動期的晨僵最為明顯,可持續達1小時以上。
4、受累關節:類風濕可侵犯人體滑膜、軟骨、骨及肌腱、韌帶、滑囊、肌膜等類風濕患者的臨床表現。各關節受累的頻率從高至低依次為近端指間關節、掌指及腕、肘、肩、踝、髖關節等。
5、關節功能障礙:在急性期多因關節痛、壓痛、腫脹而限制了關節活動,在晚期則多因關節畸形所致。關節功能可因其影響生活程度而分為Ⅰ~Ⅳ級,Ⅰ級指生活、工作不受影響,Ⅳ級指生活自理能力和參與工作能力均明顯受限。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一旦發現類風濕的癥狀絕不容忽視,應盡早去正規專業診療機構進行科學治療。早中期的治療相對簡單而且容易,經科學治療完全可以消除癥狀,修復免疫平衡從而達到臨床康復的目的。所以,患者切莫諱疾忌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