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現在,不管是小孩,大人還是老人,都非常注意鈣質的補充,補鈣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受到重視。特別是一些患有骨質疏松的老年人,由于體內鈣的流失,總是誤以為,人老了,骨頭脆了,需要靠補鈣來預防骨質疏松。那么,骨質疏松患者是否可以通過補鈣就能治愈骨質疏松了呢?百濟藥師為您解答。
誤區一:不分病因盲目補鈣
骨質疏松主要分為兩大類——原發性的骨質疏松和繼發性的骨質疏松。針對不同類型的骨質疏松,治療手段也不一樣。患者不加區分,一律補鈣,便會出現并發癥。繼發性的骨質疏松,如鈣營養不良等引起的骨質疏松,補充鈣劑就非常有效。但對于原發性的骨質疏松就不能依靠補鈣來治療。
絕大多數老年人發生的骨質疏松屬于原發性骨質疏松,這類老年人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盲目補鈣沒什么作用。但不少患者還是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為了補鈣,紛紛到藥店買鈣片進食,“這樣盲目補鈣不僅僅是浪費錢,更重要的是加重鈣流失的情況。”
誤區一:補鈣就能治愈骨質疏松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全身性的代謝性骨骼疾病,是人體衰老的表現,女性在絕經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歲一般會出現骨質疏松。其實,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一般在30-35歲會達到一生中所獲得的最高骨量,稱為峰值骨量。之后骨質就開始丟失。所以,要想保持骨頭硬朗,就得在35歲之前打好基礎。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也就是說老年人大量補鈣并不能逆轉骨量減少的趨勢,也不可能治愈骨質疏松,補鈣只能預防骨質疏松。
誤區三:鈣補得越多越好
許多老年骨質疏松患者以為,鈣補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實并非如此。通常年齡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攝入800毫克的鈣。過量補鈣并不能變成骨骼。如果血液中鈣含量過高,可以導致高鈣血癥,并引起腎結石、血管鈣化等并發癥,危害老人健康。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目前國際上還沒有什么有效手段能治愈骨質疏松,能做到的只是預防和減緩。老年人一旦患有骨質疏松不能光靠補鈣,而是要想辦法用專門的藥物治療,并且要適當曬曬太陽、多運動和多吃含鈣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