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骨關節炎在中老年人中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但不同的關節發生關節炎的幾率是不同的,那么,哪些關節容易發生骨關節炎呢?下面和百濟藥師一起來了解一下。
骨性
關節炎的常見部位及其特征如下。同一患者可出現不止一個部位的病變。
一、手指間關節最常受累,尤其是遠端指間關節。腫痛和壓痛不太明顯亦很少影響關節活動。特征性改變為在指關節背面的內外側,出現骨性增生而形成硬結節,位于遠端指肩關節的結節稱為Heberden結節,位于近端指肩關節稱為Bouchard結節。這種結節發展很慢。只有少數患者最終會出現遠指關節的屈曲或外斜畸形。當第一腕掌關節受累而有
骨質增生時就形成“方”形手,這種畸形在中國人中少見。
二、膝膝關節痛是本病患者就醫常見的主訴。其早期癥狀為上下樓梯時的疼痛,尤其是下樓時為甚,呈單側或雙側交替出現,是出現關節腫大,多因骨性肥大造成,也可關節腔積液。出現滑膜肥厚的很少見。嚴重者出現膝內翻畸形。
三、髖表現為大粗隆、臀外側、腹股溝等部位疼痛,可放射至膝。髖的內旋和伸直活動受限。我國人群中發生髖的骨性關節炎者較白種人為少。
四、足第一趾關節是病變出現的常見部位。穿緊足鞋和反復外傷是其病因。癥狀為局部疼痛、骨性肥大和拇外翻。
五、脊柱椎體、椎間盤、骨突關節的退性性病變引起頸、腰段椎體的病變。局部出現疼痛、僵硬。少數嚴重者因椎體緣的唇樣增生和骨驁壓迫局部神經根、脊髓或局部血管而出現各種放射性痛或神經系癥狀。
日常生活當中我們該如何預防它的發生呢?有沒有什么非常有效的保健方法。
對骨關節病要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防止致殘。除了先天因素無法改變外,日常生活中的許多習慣,只要我們稍加注意,都可以實現最大限度地降低發病幾率。具體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盡量少上下樓梯、少登山、少久站、少提重物。運動鍛煉可強身健體,但運動前要做好關節預熱,以適應即將開始的正式運動,劇烈運動時要戴好護具,以安全為宜。爬山、爬樓梯、攀巖、長時間步行、暴走等膝關節長時間、高強度、高負重的活動很容易給關節造成負擔,增加關節軟骨磨損,此類活動應該適可而止。對膝關節炎的患者,游泳和散步是最好的運動,既不增加膝關節的負重能力,又能讓膝關節四周的肌肉和韌帶得到鍛煉。
2、要為關節“減負”。保持正常體重可大大降低發病的幾率,肥胖患者患雙膝關節炎的危險性比正常體重者高18倍。
3、雖然濕冷不是導致疾病的直接原因,但據調查,發現大部分病人自述對天氣變化敏感,尤其潮濕、寒冷的天氣導致關節疼痛癥狀的加重最為明顯,嚴寒更是患者的“克星”。因此,對關節一定要避免過冷、潮濕。冬天不要常穿裙子,“要風度不要溫度”是有代價的。
4、少吹空調,享受自然風。三伏天夏日炎炎,人們喜好吹空調、風扇,然而長時間吹風非常容易讓關節受累,吹風時應以自然涼風為宜。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更多的健康咨詢可撥打百濟新特藥房的全國服務熱線400-101-6868進行咨詢,百濟藥師將為你提供詳細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