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髖關節骨性
關節炎?髖關節骨性關節炎有哪些癥狀?許多患者因為不了解髖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癥狀,沒有辦法正確判斷自己是否得了髖關節骨性關節炎,大多數人都因此而延誤了病情。為了讓廣大患者正確認識什么是髖關節骨性關節炎,下面
百濟藥師為大家詳細講解髖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相關知識。
什么是髖關節骨性關節炎?
髖關節骨性關節病亦稱增生性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肥大性關節炎、退行性關節炎。髖關節骨性關節炎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髖關節骨性關節病,多見于50歲以上的肥胖患者,受遺傳、體質和代謝影響,主要是由于軟骨退變所致。繼發性髖關節骨性關節病多見于髖關節炎、關節損傷和關節畸形。其發病年齡多見于40歲左右。
髖關節骨性關節病初期多為持續性關節疼痛,伴有關節發軟及滑落感,常在輕微扭傷、受涼或行走過長后發作。而在間歇期則無疼痛癥狀。逐漸發作時間延長,間隔縮短并伴有關節膠著現象,即關節處于某一位置較長時間不動以后,開始活動時僵硬疼痛,短時間活動后,又感覺關節活動松快。而關節活動過多時,又出性疼痛癥狀。檢查時,多有關節活動受限,在活動關節時,常可聽到咯吱咯吱的摩擦音。
髖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癥狀
1.疼痛:是髖關節骨性關節炎早期的癥狀,常伴有跛行,最初往往并不嚴重,過多活動后發生,休息后好轉。病情嚴重時可有靜息痛,并受寒冷、潮濕的影響而加重。疼痛的部位可在髖關節的前面或側方,或大腿內側。有時還可放射到肢體其他部位,如坐骨神經走行區域或膝關節附近。
原因有以下幾種:
①軟骨和骨的增生,將周圍的骨膜推開。
②股骨上端骨內靜脈壓增高(大于5.33kPa),產生靜息痛。
③髖部微小
骨折所致。
④髖關節滑膜炎癥引起。⑤髖關節周圍神經受壓。
2.僵硬:是髖關節骨性關節炎的另一個主訴。髖關節僵硬感常出現在清晨起床后,或白天在一段時間不活動之后。但本病的僵硬現象與其他疾患所造成的僵硬有一顯著的區別,即時間較短,一般不超過15分鐘,活動后即緩解。
3.功能障礙:早期患者功能障礙可不明顯。后期嚴重患者可發生髖關節屈曲、內收、旋外或旋內畸形,且功能嚴重障礙,甚至固定在畸形位置,影響行走、上樓梯及下蹲。如有游離體存在,可出現關節絞鎖癥。
髖關節骨性關節炎的體征
早期髖關節骨性關節炎可沒有特殊體征。嚴重時髖關節處于上述畸形位置,行走明顯跛行。髖關節前方及內收肌起點可有壓痛。髖關節畸形較重時,Thomas征陽性。
髖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類型
1、氣滯血瘀型:癥見局部有外傷史,或骨關節痹證日久不愈,骨節刺痛或腫脹固定不移,屈伸不利,局部或有硬結、瘀斑,皮色暗、干燥、無光澤,口干不欲飲,月經不調,舌紫黯或有瘀斑,苔白或黃,脈澀。
2、寒濕痹阻型:癥見骨節疼痛、重著或腫脹,屈伸不利,局部不紅不熱,或有涼感,舌淡苔白,脈緊或遲。
3、肝腎虧虛:癥見骨關節痹證日久不愈,骨節疼痛,筋脈拘急,屈伸不利,不耐疲勞,甚則骨節畸形,伴煩躁,盜汗,頭暈耳鳴,面部時有烘熱,或持續低熱,五心煩熱,關節熱痛,喜涼不耐涼,腰膝酸軟,骨重不舉,舌紅少苔,脈弦細數。
4、濕熱蘊結:癥見骨節疼痛、重著或腫脹,屈伸不利,局部皮色紅、有熱感甚則灼手,身熱口渴,舌紅苔黃,脈數。
5、氣血虛衰:癥見骨關節痹證日久,反復發作,或產后或年老患者,骨節酸痛,時輕時重,屈伸不利,遇勞、遇寒加重,或見骨節畸形,伴面黃少華,心悸乏力,自汗畏風,肌肉瘦削或肢麻,舌淡嫩,苔白或無苔,脈弱。
6、瘀血蓄積:癥見局部有外傷史,或骨關節痹證日久不愈,骨節刺痛或腫脹固定不移,屈伸不利,局部或有硬結、瘀斑,皮色暗、干燥、無光澤,口干不欲飲,月經不調,舌紫黯或有瘀斑,苔白或黃,脈澀。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髖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應適當休息,避免過度勞累、負重、受涼受潮;避免長時間不活動,定時活動關節,如適度的散步等。癥狀較重時應完全休息。肥胖者應適當減輕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