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又稱“高尿酸血癥”,嘌呤代謝障礙,屬于
關節炎一種。痛風是人體內嘌呤的物質的新陳代謝發生紊亂,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減少,造成高尿酸血癥,血尿酸濃度過高時,尿酸以鈉鹽的形式沉積在關節、軟骨和腎臟中,引起組織異物炎性反應,即痛風。
痛風病是一種代謝性疾病,主要由于尿酸生成過多或腎臟排泄尿酸功能減少,引起血中尿酸升高并在關節腔內沉積形成尿酸結晶,引起關節紅腫,疼痛反復發作,導致痛風結石、關節畸形等。急性痛風關節炎緩解后,仍然需要重視預防以防再次發作。由于痛風的預防性藥物服用時間一般比較長,因此對此類藥的選擇和使用就十分重要,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別嘌呤醇和丙磺舒是痛風緩解期和慢性期的主要藥物。別嘌呤醇可阻斷黃嘌呤轉化為尿酸,丙磺舒可促進尿酸排泄增加,兩者都能改變潛在的痛風發作趨勢,適用于緩解期和慢性期的控制,并可聯合應用,以減小劑量,減輕不良反應。但要注意的是,這兩種藥物都不能在痛風急性發作的3周之內使用,否則可加重痛風發作,或使已減輕的關節腫痛癥狀復發。在痛風急性發作后的4~8周若需使用別嘌呤醇,必須與小劑量吲哚美辛或秋水仙堿聯合應用,以防止引發痛風復發。
2.口服別嘌呤醇或/和丙磺舒時,必須要多喝水,以促進藥物排泄。另外,這兩種藥使用時間不可太短,需要達到1~1.5年左右,直至尿酸平穩為止。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要慎用,使用時要減少一半劑量,并注意對肝腎功能的定期監測。
痛風是一種與飲食密切相關的疾病,過去曾被認為是“酒肉病”、“富貴病”,F代醫學證明,它是由嘌呤代謝障礙、血尿酸增高引起的疾病,它的患病率與飲食高蛋白有關,營養學上稱之為限制嘌呤飲食,因此要特別注意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