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氣管肺炎又稱小葉肺炎,為小兒最常見的肺炎,尤以嬰幼兒為多,是由各種不同病原體及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肺部炎癥,常繼發在上呼吸道感染、
支氣管炎之后。起病可急可緩,一般有高熱、嘔吐、腹瀉、腹脹、咳嗽、喘憋,有痰,呼吸困難,呼吸淺快,鼻翼搧動,四周發青,還可出現神經系統癥狀,如嗜睡,昏睡,驚厥等,嚴重者還可以有心律加快,合并心力衰竭時,死亡率較高。典型病例肺部可聽到較固定的中、細濕羅音,新生兒表現為口吐白沫。支氣管肺炎可由肺炎雙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也可以在麻疹等病之后引起。這些不同原因引起的肺炎,雖然病情輕重不一,應及時治療。2009 年1 月~2010 年3 月期間本院應用
丙種球蛋白(IVIG)進行靜脈注射以輔助治療60 例支氣管肺炎患兒,取得一定的治療效果,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對象
選擇2009 年1 月~2010 年3 月在我院門診及住院的支氣管肺炎患兒,診斷均符合《實用兒科診療規范》中支氣管肺炎的診斷標準[1]。年齡4 個月~4 歲,平均3 歲,患兒60 例,男31 例,女29 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0 例,使用丙種球蛋白靜脈注射治療,對照組不使用丙種球蛋白靜脈注射治療。兩組均符合以下條件:入院時除咳嗽外,伴有不同程度發熱、呼吸急促、喘憋等癥狀。兩組性別、年齡、病程均無顯著性差異(P >0.05)。
1.2 方法
兩組均應用抗病毒、抗感染、止咳、化痰、吸氧、平喘、腎上腺糖皮質激素等綜合治療方法,觀察組在此基礎上于入院當日立即給予丙種球蛋白(中美合資上海萊士血制品廠生產)400 mg/ (kg?d)靜脈注射 1次/ d,連用3 天。
1.3 療效判定
治療后患兒呼吸道感染次數明顯減少,病程明顯縮短,常規使用抗生素后效果好即為有效[2]。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2 結果
治療組咳嗽消失時間、啰音消失時間、氣促縮短時間等指標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治療組在治療過程中,均未出現不良反應
3 討論
支氣管肺炎是小兒的一種主要常見病,尤多見于嬰幼兒,也是嬰兒時期主要病死原因。就全球而言,肺炎占5 歲以下小兒病死總數的1/4~1/3,小兒肺炎是發展中國家5 歲以下兒童病死的主要原因[3]。現多認為呼吸道感染與患兒體液、細胞免疫功能低下有關, 故提高免疫力為重要的治療方法[4]。IVIG含有抗細菌病原體和廣譜的抗病毒的IgG抗體,從而具有天然保護性抗體。IgG抗體是一種具有抗體活性蛋白質,含有較多的血清
免疫球蛋白,因其具有與炎癥性細胞因子相對抗、可以中和病毒、減弱自身組織的壞死等作用,從而與機體免疫反應關系密切,它可以增強機體抗感染的作用從而具有免疫調節作用[5、6]。此外,IVIG在病毒感染的治療中具有抗病毒藥物的協同作用,同時潛在退熱的作用;除此之外,IVIG可以減少因應用大劑量激素之后導致的免疫力急劇下降而導致的感染合并癥。本文采用了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治療支氣管肺炎,結果顯示應用此藥物可以有效控制支氣管肺炎的臨床癥狀,使病程明顯縮短,同時使機體的抵抗力得到增強,表明治療組與對照組相比,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因此在臨床中值得廣泛地應用此藥物。
參考文獻
[1] 陳吉慶,吳升華.實用兒科診療規范[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180-187.
[2] 劉學勝,于志英,李建明,等.干擾素、
轉移因子防治反復呼吸道感染的療效觀察[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2, 17(4):400-401.
[3]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7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175.
[4] 林麗敏,焦曉陽,吳映娥等. 靜脈應用人血丙種球蛋白對重癥感染患兒淋巴細胞亞群免疫調節作用[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5,20(7):668-669.
[5] 喬繼冰,周保安,朱娟.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治療早產兒重癥感染50例[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6,21(22):1553.
[6] 黃卡.阿奇霉素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9):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