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你覺得很怪嗎?實際上我國約2千余萬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 大多數都沒有接受規范的治療。你是否認為我在危言聳聽? 有了疾病誰都要積極爭取最好的治療, 但事實并非如此。因為慢性乙型肝炎常常比較隱襲, 不是定期檢查也許許多年也不知道得病, 當然不會去治療了;也有許多人雖然吃藥打針了,但是卻“走錯了路”。誰都知道得了肺炎要打抗生素,因為那是細菌引起的;許多人雖然知道慢性乙型肝炎是乙肝病毒引起的,卻不知道要抗病毒治療,他們雖然在治療,但是他們卻被耽誤了。不去清除病毒, 就不能算接受了規范的治療。于是, 就有了標題的這個問題。乙肝病毒感染可以有不同的發展和結局,這是由病毒和人體雙方面的因素決定的。病毒方面的因素包括感染的數量和病毒株的復制活性;人體方面的因素主要是免疫狀態,包括決定免疫狀態的年齡、遺傳素質和基礎健康狀況。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急性乙型肝炎轉變來的嗎?
不能想當然,極大多數慢性乙型肝炎并非來自急性乙型肝炎,而是由慢性
乙肝病毒攜帶者發病的。大約有25%的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會發展為慢性肝炎。
慢性乙肝病毒攜帶又是怎樣發生的呢?極大多數是在小兒時期感染了乙肝病毒。小兒時期,由于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感染乙肝病毒后不易清除,這種狀態一旦發生,病毒會在體內長時期存在,但不發病,只是形成慢性攜帶狀態。
當然也有很少數急性乙型肝炎的成年人會轉變為慢性,這在那些原有免疫低下的患者或是因吸毒、酗酒而體質虛弱的人才有可能性。
慢性乙型肝炎向肝硬化進展與哪些因素相關?
慢性乙型肝炎的特征是炎癥病變長期存在,并且反復活動,病變不斷進展與患者的性別及年齡、病毒復制的活躍程度、病變活動的時間和酗酒等有關。男性重癥較多,進展肝硬化的也較多;中老年人因為感染的時間長久,病變發展也較重;“
大三陽”患者的病毒復制水平較高,病變進展比較快;過量的酒精會傷肝,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人酗酒更會加重肝病。
每年約有15%的成人慢性乙型肝炎會自發地由“大三陽”轉為“
小三陽”而病情緩解。小兒患者有較高的免疫耐受性(主要是指人體免疫系統會容忍病毒復制而不發病的特性),很少會出現“大三陽”轉換為“小三陽”的現象。小兒患者病變雖然較輕卻很少自發緩解,成年后肝硬化的發生率卻比成年期感染者要高許多倍。老年肝炎患者重癥較多,心血管、呼吸道和
糖尿病等的夾雜病較多,發展為肝硬化的也較多;患有肝硬化的老年人發生
肝癌的比例也較多。
e抗原陽性(HBeAg,“大三陽”)慢性乙型肝炎隨著病期延長,免疫活性也不斷增強,病毒水平較高的人,病變的活動性也就越明顯,疾病的進展也就會更快。e抗體陽性(抗HBe,“小三陽”)慢性乙型肝炎是由“大三陽”經長期反復衍變而來,這些患者人體的免疫活性較高,因此病毒水平與病變程度往往一致。“小三陽”患者的病變進展雖較緩慢,但最終發生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的比率遠遠超過“大三陽”的患者。
肝硬化會有什么樣的發展過程?
由慢性乙型肝炎到活動性肝硬化,有一個由輕到重的進展過程,肝細胞功能逐漸降低。真正的肝功能是指肝細胞的代謝功能,而轉氨酶只是肝細胞炎癥的標志,并不是肝細胞的功能,因為錯用時間久了,很難改,也就不改了。
肝硬化的發展過程可以分為2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代償期,肝功能能量代謝可以負擔日常生活和一般工作;第二個階段就是失代償期,也就是說肝功能已經不能滿足日常生活和一般工作的需要。
輕度代償性肝硬化常常不自覺,去醫院看病也可能會被漏診;嚴重一點的可能有一些模糊的癥狀,包括容易疲乏、腹部不適或右上腹部發悶、肝功能試驗異常,B超發現脾大。再重一點,癥狀可能會稍多一些,如肝功能試驗血清轉氨酶升高,
白蛋白降低,出現肝掌、蜘蛛痣,B超顯示肝表面不平、門靜脈和脾靜脈增寬等。
再向重度發展,就到了失代償性肝硬化,這時候就會出現黃疸、腹水、肝性腦病、出血和白蛋白降低等癥狀。失代償是長期病毒復制和炎癥活動的結果,是晚期的活動性肝硬化。肝硬化的繼續進展取決于病毒的復制水平(以血清HBV DNA定量表示)和病變的活動性(以血清轉氨酶、轉肽酶和黃疸來表現)。
人體腹內各種內臟(胃腸、胰、膽、脾等)的靜脈血流會集中到一條叫門靜脈的血管,流到肝臟,經過精細的代謝處理才流回心臟。發生肝硬化后,門靜脈的血流受到肝纖維化的阻力,門靜脈血壓增高,叫做門靜脈高壓癥。
肝硬化越嚴重,門靜脈內的壓力也越高,就會發生嚴重的合并癥: 一種是食管靜脈曲張,曲張嚴重了就可能破裂出血,如果大量出血,后果可能是災難性的;另一種是脾臟因淤血腫大而功能亢進。脾臟是個小血庫,正常時清除一些衰老的血細胞,但脾功能亢進時會把一些尚未衰老的血細胞也破壞掉,血液內血小板和白細胞減少就會比較明顯。血小板太少體內會到處出血;白細胞太少了會發生各種各樣的感染。有了門靜脈高壓合并癥,說明肝硬化病情不輕,但肝功能還能代償,就不能稱為失代償性肝硬化。
肝硬化患者發生肝癌與哪些因素相關?
肝硬化患者中每年有1%~6%會發生肝癌,五年累計發生率為15%~20%。病毒水平較高、病變繼續活動的肝硬化可較快發生肝癌,但很少數病變靜止的患者在較長期的自然過程中也可能癌變,因此必須堅持定期檢查。
慢性乙型肝炎必須抗病毒治療嗎?
慢性乙型肝炎輕重不一,特點是在漫長病程中的病情反復活動。如不進行抗病毒治療,多數患者將逐漸加重,其中一部分患者會逐漸進展至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這種發展可能是比較隱蔽的, 許多病例是在“無癥狀”中進展的,容易引起患者不重視。
當前,雖然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進行抗病毒治療的效果還不令人滿意,較難在3~5年內將表面抗原(HBsAg)陽性轉換為表面抗體(抗HBs)陽性而達到治愈的目標,但抗病毒治療能夠抑制病毒復制,逐步將“大三陽”轉換為“小三陽”,肝功能恢復正常,從而穩定地防止病變進展,最終總有一部分患者能達到“小三陽”消失而痊愈。
越早進行抗病毒治療,越能起到好的效果。因為抗病毒治療“大三陽”慢性乙型肝炎比治療“小三陽”慢性肝炎要有效得多、經濟得多;治療慢性肝炎比治療活動性肝硬化要有效得多、經濟得多;治療病情活動的代償性肝硬化比治療失代償性肝硬化要有效得多、經濟得多。
病變是階段性進展的,越晚病情越惡劣,越晚越難治療。抗病毒治療有效的患者病變常能部分逆轉,但病變越是進展,能逆轉的成分也就越少。發生肝硬化后,抗病毒治療也難完全防止其進一步發展。因此,為什么不盡早積極抗病毒治療,以防止其進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