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約有270萬丙肝患者。用普通方法治療24周,丙
肝病毒(HCV)清除率為8%~12%;隨著治療的進展,用利巴韋林、利巴韋林加IFN治療,可使病毒清除率提高到25%~39%。但在美國,約有30%的丙肝患者對IFN治療無應答,隨著用藥時間的延長,無應答者將會增加。
因此,對慢性HCV感染患者的治療進展要集中于以下5個方面:
改進治療耐受性,縮短療程
Wagner M等給予基因型Ⅱ、Ⅲ型的丙肝患者長效IFN加利巴韋林治療4周后,部分患者HCV RNA轉陰,轉陰的患者再分別治療16周和24周,16周時病毒持續應答率為79%,與治療24周的應答率相似,兩組無顯著性差異。研究者認為,如果治療初期有應答,在第4周時病毒RNA轉陰,可以考慮用16周治療代替24周治療,以縮短療程。
減輕丙肝治療中的不良反應
最近發現了一種新藥—Viramidine (利巴韋林的前體藥物),其特點是易于被肝臟攝取,使外周循環中的利巴韋林水平降低。在理論上,此藥可以達到更好的療效,不良反應減少。開放標簽的Ⅱ期試驗也證實,用Viramidine 600 mg+長效IFN治療丙肝,其療效與利巴韋林1000~1200 mg治療的效果相當,但用Viramidine治療組貧血的發生率顯著降低。
對無應答者的治療
目前,市場化的IFN除了自然干擾素外,還有生物合成的IFN,稱為復合IFN,其氨基酸含量和活性與傳統IFN不同。
普通IFN加利巴韋林治療無效者,給予長效IFN加利巴韋林治療后,病毒的長期應答率僅為<10%。在Leevy研究中,對于長效IFN加利巴韋林治療12周無效的患者,改用復合IFN(1次/天)治療12周后,改為3次/周繼續治療36周,病毒的應答率在72周時達到37%。
減輕肝纖維化
研究顯示,即使在IFN治療沒有持續應答的病人中,也能觀察到肝臟纖維化的減輕,而且,進展為肝細胞癌的危險也降低。IFN持續治療的COPILOT試驗中期療效顯示,用低劑量IFN持續治療2年,治療組靜脈曲張出血的發病率低于對照組,Child-Pugh-Turcotte 積分顯示,肝臟纖維化程度也有所改善。
應用新方法提高持續應答率
在HCV的基因序列中有許多治療丙肝的靶點,針對不同靶點有不同藥物。HCV治療有免疫治療和抗病毒治療兩個方向。臨床研究顯示,抗病毒藥物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因此,觀察這些藥物的安全性是目前臨床試驗的重要內容。
在丙肝新的抗病毒治療中存在以下問題:①在一段時間內,IFN將繼續是治療的基本用藥;②雖然新藥的應用有一定前景,但毒性反應會限制新藥的應用;③特異性位點的靶向藥物雖然有一定作用,但可能會導致耐藥突變的產生;④聯合治療可能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但還需大量研究來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