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概述 肝硬化(CirrhosisofLiver)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進行性、彌漫性
肝病。由一種或幾種病因長期反復作用引起。臨床上有多系統受累,以肝功能損害和門脈高壓為主要表現。晚期常出現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繼發感染等嚴重并發癥。本病的病因主要為
乙型肝炎、血吸蟲病、酒精中毒,在我國以乙型肝炎所致為主,國外以酒精中毒多見。
本病中醫診斷為肝積,多因肝絡瘀滯不通,使肝體失卻柔潤,疏泄失職而出現的積聚類疾病。
臨床表現
1.代償期 癥狀較輕,缺乏特異性。以乏力、納差出現較早,肝輕度腫大,質地結實或偏硬,脾輕、中度腫大。肝功能檢查結果正常或輕度異常。
2.失代償期 癥狀顯著,主要有消瘦乏力,精神不振,食欲減退或厭食,上腹飽脹、惡心、嘔吐或腹瀉。常有鼻出血、牙齡出血和胃腸道出血,還可有不同程度的貧血。女性可表現月經失調、閉經不孕,男性常有性欲減退、毛發脫落及乳房發育等。
3.體檢 患者面部、頸、上胸等上腔靜脈引流區可出現蜘蛛病或毛細血管擴張。在失代償期肝臟可縮小變硬,脾臟輕、中度腫大,腹部可見腹壁靜脈曲張, 叩診可發現腹水。
診斷 一、基本檢查
1.血常規 在代償期多正常,失代償期有輕重不等的貧血,脾亢時血小板和白細胞計數減少。
2.尿常規 代償期一般無變化,有黃疽時可出現膽紅素,并有尿膽原增加。有時可見到蛋白、管型和血尿。
3.肝功能試驗 代償期肝硬化的肝功能試驗大多正;蛴休p度異常;失代償期患者則多有較全面的損害,血清膽紅素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轉氨酶常有輕、中度增高,
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
4.腹水檢查 一般為漏出液,如并發自發性腹膜炎時,則腹水可出現滲出液或介于滲出液和漏出液之間。
5.超聲顯像 可顯示肝大小、外形改變和脾腫大,門脈高壓時可見門靜脈、脾靜脈內徑增寬,有腹水時也可發現液性暗區。
二、進一步檢查
可作免疫功能檢查,食管吞鋇X線檢查,內鏡檢查、放射性核素檢查、肝穿刺活檢、腹腔鏡檢查等。
三、診斷要點
1.有病毒性肝炎、血吸蟲病、長期飲酒等有關病史。
2.有肝功能減退和門脈高壓的臨床表現。
3.肝臟質地堅硬有結節感。
4.肝功能試驗常有陽性發現。
5.肝活組織檢查見假小葉形成。
6.本病主要與慢性肝炎、
肝癌及血液病腹腔
腫瘤、結核性腹膜炎等進行鑒別。
7.本病的主要并發癥有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感染、腎功能衰竭(肝腎綜合征)、原發性肝癌、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
治療方法
本病無特效治療,關鍵在于早期診斷,針對病因和加強一般治療,使病情緩解及延長其代償期,對失代償期患者主要是對癥治療,改善肝功能和搶救并發癥;對有門脈高壓的患者應采取各種防止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措施,包括選擇好適應證和時機進行手術治療。
一、一般治療
1.休息 代償期患者宜適當減少活動,注意勞逸結合,失代償期應臥床休息為主。
2.飲食 以高熱量、高蛋白質和維生素豐富而易消化的食物為宜。有肝性腦病先兆時,應限制或禁食蛋白質;有腹水時飲食應少鹽或無鹽。禁酒及避免進粗糙、堅硬食物;禁用損害肝臟的藥物。
3.支持治療 失代償期患者食欲缺乏,進食量少,宜靜脈輸入葡萄糖、維生素c、胰島素、氯化鉀等,應特別注意維持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病情較重時應用氨基酸,白蛋白或鮮血。
二、西醫治療
三、中醫治療
三、進一步治療
當上述治療無效時采用。
提高血漿膠體滲透壓,定期少量、多次輸注白蛋白及鮮血。
腹水濃縮回輸,但有腹水感染及疑有癌性腹水時不能采用本法。
本病并發上消化道出血、自發性腹膜炎、肝性腦病、腎功能衰竭時,應作出相應的治療。
西醫治療 西醫治療目前尚無特效藥,品種繁多的護肝藥不宜濫用,以少用藥和用必要的藥為原則。平日可用維生素和消化酶。
腹水治療 ①限制鈉、水的攝入;②利尿劑常用的有保鉀利尿劑
安體舒通20-60mg,每日3次,如效果不顯著可用雙氫克尿塞或速尿;③導瀉,如利尿劑無效,或在合并肝腎綜合征、低鈉血癥時,可用甘露20g每天 l-2次日服。
中醫治療 一.辨證論治
1.肝郁脾虛證:脅肋脹痛,胸悶腹脹,食欲減退,大便不實或溏,精神不振,舌苔薄白,脈細弦。疏肝健脾。代表方:柴芍六君子湯、逍遙散加減。
2.瘀滯肝絡證:胸脅右側刺痛,肝臟腫硬,按之痛甚,腹大堅滿,脈絡怒張,面頸胸臂有血病,絲狀紅縷,手掌赤痕,唇色紫褐,口渴不欲飲,大便色黑,舌質紫紅或有斑點,脈細澀。行氣化瘀通絡。代表方:膈下逐瘀湯加減。
3.寒濕困脾證:右脅疼痛,肝臟腫大,脘腹痞脹,手足不溫,下半身胖腫,口和不渴,大便溏薄,舌苔厚膩,脈沉遲。溫中健脾,化濕利水。代表方:實脾飲加減。
4.氣血兩虛證:右脅疼痛,腹部脹大,面色萎黃,視物昏花,心悸健忘,納少,神疲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細緩。健脾益氣,補血養肝。代表方:人參養營湯加減。
5.肝腎陰虛證:肝區隱痛,腹脹納差,倦怠乏力,頭暈目眩,口干口苦,心煩
失眠,舌談紅,苔薄白,脈弦細或弦數。滋補腎陰,柔肝軟堅。代表方:麥味地黃丸合青篙鱉甲散加減。
二、
針灸治療 體針 選肝俞脾俞、中封,用平補平瀉法,每日針刺一次,每次取穴2-3穴,5日為一療程。
耳針 取肝、胃、皮質下、內分泌等穴,中度刺激或留針。每次選用2-3穴,隔日一次,或每日一次。
三、
單方驗方 1.雞骨草30g,丹參15g,水煎服。
2.京葫蘆12g,冬筍12g,水煎服,適用于腹水病人。
3.丹參桃紅飲 丹參30g,桃仁10g,紅花10g,大棗 lO枚,水煎服,食棗喝湯,每日1-2次,可選用數周。適用于瘀阻肝絡證。
4.茵陳姜桂飲 茵陳15g,干姜6g。桂枝 lOg,水煎,加紅糖適量,每日l劑,適用于寒濕困脾證。
5.鯉魚赤豆湯 鯉魚 l條(約一斤,去鱗及腸雜洗凈),赤豆120g,五味子10g,陳皮6g,共煮至熟,加白糖適量,吃魚喝湯?沙J秤茫m用于肝腎陰虛證
療效評定
一、有效
1.肝硬化癥狀明顯減輕或并發癥基本治愈。
2. B超腹水消失或減少。
3.原不正常的肝功能改善,血常規改善。
二、無效
1.癥狀無變化或并發癥不能改善。
2. B超或肝功能化驗無變化或反而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