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丙
肝病毒抗體呢?丙肝病毒抗體陽性意味著什么?比起乙肝7%~10%的平均感染率,丙肝只有3.2%的人群感染率,但其隱蔽性和破壞性卻甚于乙肝,被稱為“沉默的殺手”。
丙肝病毒抗體陽性意味著什么?
丙肝病毒抗體陽性患者的血中含有
丙型肝炎病毒,具有傳染性。有人對1984~1986年間接受5150 份血制品注射后的383例心外科手術患者的丙型肝炎發生率,進行了前瞻性研究,結果9例發生輸血后丙型肝炎患者中,有6例(67%)丙肝病毒抗體陽性,而374例未發生丙型肝炎者中,只有9例(2.4%)丙肝病毒抗體陽性(P<0.001)。9例輸血后丙型肝炎患者共接受血制品151 份,其中6份(3.9%)丙肝病毒抗體陽性,374例未發生丙型肝炎的患者共接受血制品4999份,其中丙肝病毒抗體陽性31份(0.6%),P<0.001。
上述研究結果表明,輸丙肝病毒抗體陽性患者的血,丙型肝炎的發生率顯著高于輸丙肝抗體陰性者的血。
醫院普外科、血液科、消化科、腎內科等診出的丙肝病毒抗體陽性患者,多因未能及時前往感染科做進一步的復查而漏診。多數患者常在疾病發展到晚期時才被發現,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甚至發展為
肝硬化或
肝癌。目前,丙肝引起的肝硬化相關性死亡已經成為肝病中死亡率最高的原因之一。
丙肝病情隱匿期可達二三十年
丙肝在發展為肝硬化或肝癌前,可有長達二三十年的病情隱匿期。在這期間,癥狀非常不明顯,或僅表現為疲勞乏力、食欲不振、低熱等癥狀,或輕度肝功能異常,因此很容易被患者忽略。另外,丙肝抗體檢出率急性期只有50%~70%,而慢性期可達95%,一次檢測結果也可能為假陽性或假陰性,所以抗體檢測是初篩的手段,陽性患者仍需進行丙肝病毒檢測確診。
感染丙肝病毒高危人群
丙肝高危人群應定期進行丙肝病毒抗體檢查。凡有多次輸血史,特別是在1993年前接受過輸血者、反復血液透析者和接受
器官移植者、共用注射器者、HIV病毒感染者、感染丙肝母親所生的嬰兒,針刺、刀傷或者破損黏膜處接觸丙肝病毒陽性血液者,與丙肝感染者共用剃須刀、牙刷等密切接觸者,有不潔性行為者,曾做介入性診療如胃鏡、內窺鏡、牙科器械的患者,有過文身、文眉、穿耳洞等人群皆為丙肝高危人群。
感染丙肝病毒癥狀
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初期,患者沒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在2個月左右的潛伏期后,只有大約四分之一的病人會出現食欲差、疲倦、黃疸等癥狀;而大部分的患者卻沒有任何感覺。而且,感染后大約要經過二十年左右才會出現肝硬化。因此,有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經被感染。
因此,要想知道自己有沒有感染上,最重要的辦法是查看血液中是否有病毒。病人在急性感染后的數天內,血清中會出現病毒RNA,并且在產生抗體前一直會存在幾個月,所以通過檢查病毒抗原或病毒RNA可以幫助早期診斷。
但是,目前用的試劑是利用丙型肝炎病毒基因所產生的病毒蛋白做成的,所以,并不能直接檢查。而且,由于血液中的丙型肝炎數量相當少,有時甚至測不出。這并不表示沒有丙型肝炎了,只是代表病毒當時的活性很低。
病毒在體內悄悄地“躲藏”7-8個星期之后,這時,在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丙肝病毒抗體陽性。但是,這種丙肝病毒抗體陽性并不具有中和或者消除入侵病毒的作用,也就是說,這種丙肝病毒抗體陽性是沒有保護作用的,這是和
乙型肝炎不同的地方。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丙型肝炎病毒抗體陽性,并不表示不會再得丙型肝炎,只是代表病人曾經感染過或正在感染丙型而已。因此高危人群尤其是有多次輸血史的人,應定期進行丙肝病毒抗體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