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們應用免疫增強劑,在提高患者細胞免疫功能方面,雖已顯示不同程度的有益作用,但在清除乙
肝病毒方面,尚未見到確切持久的療效。下面簡要介紹幾種常用免疫增強劑防治慢性乙肝方面的效果。
(1)胸腺素(肽)( Thymosin)
胸腺肽是胸腺產生的一種蛋白質和多肽激素,是一種生物反應調節因子,能促進淋巴細胞成熟,調節和增強人體免疫機制,在臨床上具有抗衰老、抗病毒復制、抗
腫瘤細胞分化的作用。胸腺肽制劑在我國臨床應用已有20多年的歷史,主要成分為健康小牛等動物的胸腺組織提取物,近年來又先后開發了胸腺肽α1、
胸腺五肽等高端產品,使得藥物的療效更好,純度更高,不良反應更少。胸腺素臨床應用后可不同程度地增加T細胞數量、功能和受體;檢測患者用藥后淋巴細胞轉化率明顯增加,轉氨酶下降,并伴其他肝功能改善。臨床初試可使4O%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乙肝e抗原和乙肝病毒脫氧核糖核酸轉陰,與其他抗病毒藥物合用還能大大增強抑制、清除HBV的作用,臨床已證實,胸腺肽α1或胸腺五肽與
拉米夫定、干擾素、
阿德福韋酯、恩替卡韋等抗病毒藥物聯用,能有效提高病毒學應答率。同時,胸腺肽α1與乙肝疫苗聯用,能提高接種成功率。
(2)
左旋咪唑(levamisole)可使降低的人體T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功能恢復到正常水平,但對體液免疫無明顯影響。用法:每日11-150毫克/次,每周服3日停4日,療程半年以上者,可見血清轉氨酶正常和乙肝病毒復制受抑制的傾向,但對乙肝e抗原的陰轉率與對照組相仿。臨床應用中可有厭食、惡心、嘔吐、腹痛、無力、關節痛、發冷。發熱,偶可發生過敏反應,如
蕁麻疹、粒細胞及血小板減少等。為減少口服不良反應,近年經過劑型改革,國內某藥廠生產出左族咪哩涂布劑,每次5毫升,涂布在大腿內側皮膚上,涂后24小時內不能洗澡。每周外涂2-3次,3-6個月為1個療程,更適用于不宜口服用藥的患者。
(3)特異性免疫核糖核酸(iEVA)試圖對慢性乙型肝炎進行過繼免疫治療。方法:每次2毫克,每周2次。皮下住射或注入淋巴結及其周圍,3個月為互個療程。具有對乙肝病毒清除和阻抑其復制作用,比聚肌胞的效果(清除乙肝病毒作用)好,缺點是未作長期隨訪追查,生物制劑缺乏標準化,制作的產品不恒定,影響治療效果的穩定。
(4)白細胞介素-2(IL-2)即T細胞生長因子,具有調節免疫、抗病毒、抗腫瘤作用。它能與免疫效應細胞表面IL-2受體特異結合,刺激這些細胞增殖并誘生干擾素-γ(IFN-γ),增強NK(殺傷)細胞治性,增加T淋巴細胞亞群中CD4/CD8比值。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體內IL-2水平常低下,故用其作補充治療。用法:每日250-2000單位的重組IL-2,肌內注射,28日為五個療程,可使l/4-1/3患者的乙肝e抗原轉陰。大劑量注射時可出現不良反應,輕者惡心、嘔吐,重者水腫,嚴重者可發生肺水腫、心臟毒性等,停藥后可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