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普汀為免疫雙向調節藥。具有誘導和促進T淋巴及其亞群分化、成熟和活化的功能,調節T淋巴細胞的比例,使CD4+/CDa+趨于正常;調節和增強人體細胞免疫功能的作用,能促使有絲分裂原激活后的外周血中的T淋巴細胞成熟,增加T細胞在各種抗原或致有絲分裂原激活后各種淋巴因子(如:α、γ干擾素,白介素2或白介素3)的分泌,增加T細胞上淋巴因子受體的水平。它同時通過對T輔助細胞的激活作用來增強淋巴細胞反應。此外,本品可能影響NK前體細胞的趨化,該前體細胞在暴露于干擾素后變得更有細胞毒性,有利于發揮其治療作用。
太普汀主要適應于以下癥狀:
(1)慢性乙型肝炎;
(2)各種原發性或繼發性T細胞缺陷病(如兒童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3)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兒童支氣管哮喘和哮喘性支氣管炎等)。
(4)各種細胞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如病毒性肝炎,預防上呼吸道感染,頑固性口腔潰瘍等)。
(5)腫瘤的輔助治療。
在治療乙型肝炎中,太普汀起主要作用的是胸腺五肽。以下為胸腺五肽治療低復制狀態慢性乙型肝炎的臨床療效研究:
方法:將72例HBV-DNA定量檢測低于2 000 IU/ml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8例)經肌肉注射TP-5 1 mg,每日1次;對照組(34例)口服護肝片,每日3次。療程為12周,治療結束后隨訪12周。
采用PCR法檢測兩組患者HBV-DNA水平,化學發光法檢測乙肝血清標志物變化,全自動生化儀檢測肝功能指標,放射免疫法檢測肝纖維化指標。結果治療組在治療及隨訪結束后,HBV-DNA陰轉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治療后肝功能指標和肝纖維化指標均得到明顯改善(P〈0.01或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差異也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HBsAg陰轉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TP-5可促進低復制狀態慢性乙型肝炎HBV-DNA轉陰,改善受損肝臟功能,延緩肝纖維化進展。
參考來源: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2011年 第9期
太普汀的用法用量為:肌肉注射,用前加滅菌注射用水1ml溶解或溶于250ml 0.9%氯化鈉注射液靜脈慢速單獨滴注,一次1支,一日1~2次,15~30日為一個療程,或遵醫囑。
乙型肝炎患者在利用太普汀進行治療的時候,需要注意以下不良反應:
1、耐受性良好,但是個別可見惡心、發熱、頭暈、胸悶、無力等不良反應,少數患者偶有嗜睡感。
2、慢性乙肝患者使用時可能谷丙轉氨酶ALT短暫上升。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太普汀,雖然具有調節和增強人體細胞免疫的功能,但是不能徹底清除病毒,也會出現一些常見的不良反應。建議患者在治療乙肝過程中,遵循指導醫生的治療方案、用藥劑量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