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有哪些途徑?因為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常見傳染病, 是危害人類健康最嚴重的常見傳染病之一,因此人們對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尤為關注。
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我國廣泛流行,我國約10%的人為
乙型肝炎HBsAg攜帶者,約有1000萬慢性肝炎病人,全世界共有
乙肝病毒攜帶者3.5億,我國占1/3。我國每年新發病例200萬,其中20~25%為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發病后,大部分痊愈,約10%的病人轉為慢性肝炎,并與
肝硬化、
肝癌密切相關。隨著乙肝疫苗的接種,兒童中HBsAg攜帶率下降到2%以下。
乙型病毒性肝炎人群感染率如此之高,那么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有哪些途徑呢,下面聽聽百濟藥師為大家介紹的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相關知識。
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原
乙型肝炎病毒屬嗜肝DNA病毒,有包膜,病毒顆粒為直徑42nm的圓球形。在病毒感染者的外周血中還有直徑22nm 的圓形和管形顆粒。這種顆粒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沒有核酸,無傳染性。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組有四個基因翻譯產物,分別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X抗原(HBxAg)和DNA多聚酶。HBsAg為病毒的外膜蛋白,HBcAg為病毒的核心蛋白,x蛋白為基因調節蛋白,具有增強基因表達的功能,是乙肝病毒導致肝癌的主要原因。P蛋白是病毒復制酶,該酶具有反轉錄酶活性,有基因整合活性,通過與人肝細胞染色體相互作用,滅活抑癌基因。并將乙肝基因整合于人染色體等一系列復雜作用機制而導致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通過腸道外途徑傳播,其中包括母嬰傳播,輸血、注射等醫源性傳播,性傳播,通過破損的皮膚粘膜等方式傳播。乙型肝炎病毒對外界環境抵抗力較強。高壓滅菌法或100℃加熱10min可使HBV滅活失去感染性,乙型肝炎病毒對過氧乙酸、漂白粉溶液、次氯酸鈉、環氧乙烷等化學試劑較敏感。
乙型肝炎病毒體外細胞培養尚未成功,但應用HBV-DNA轉染肝細胞系已經建立,可用于病毒復制,轉錄及抗HBV藥物篩選。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動物有黑猩猩、長臂猿。在土撥鼠,地松鼠和鴨中發現有與人HBV相似的肝炎病毒,也被用作研究的動物模型,近年來HBV轉基因小鼠構建成功,成為研究HBV發病機理、藥物治療效果的重要工具。
乙型病毒性肝炎臨床表現
乙型肝炎起病隱匿,主要癥狀為全身乏力、疲乏、厭食、腹部不適、少數病人有惡心、嘔吐癥狀,無黃疸或輕度黃疸,檢查可發現肝腫大,壓痛、脾腫大、少數病人有肝區疼痛。
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原則
乙型肝炎臨床表現多樣,應根據不同類型,不同病期區別對待:
1.休息:急性乙肝早期應臥床休息,慢性乙肝適當休息,病情好轉注意動靜結合,恢復期逐漸增加活動,但要避免過勞。
2.飲食:急性乙肝急性期宜進食易消化,含豐富維生素的清淡飲食,慢性乙肝病情反復不愈,宜進食高蛋白飲食。
3.藥物治療
1)急性乙肝:大多呈自限性經過,各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選用中西藥物進行的對癥,退黃利膽為主的治療。
2)慢性肝炎:應根據病人具體情況采取抗病毒,調節免疫,保護肝細胞,防止纖維化,改善肝功能,改善肝臟微循環等療法,藥物種類繁多,可選用1~2種,療程不少于三個月。
3)重型肝炎:病情兇險,應加強護理,進行監護,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在積極支持療法的基礎上,采取阻斷肝細胞進行性壞死,促進肝細胞再生,改善肝臟功能,預防和治療各種并發癥(如肝性腦病、腦水腫、出血、腎功能不全、繼發感染、電解質紊亂、腹水等)的綜合措施,以防止病情惡化,提高治愈率。
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措施
1.預防措施
1)健康教育:了解乙肝知識,認清乙肝病毒傳播途徑的復雜性和乙肝在我國人群中的普遍性,樹立預防為主,自我保護意識。
2)執行新生兒乙肝疫苗計劃免疫:做好產前檢查,特別是HBsAg伴有HBeAg的雙陽母親新生兒,用乙肝疫苗聯合乙肝高效價
免疫球蛋白注射以阻斷母嬰傳播。
3)獻血員的篩選:獻血員獻血前檢測血清轉氨酶(ALT),以敏感的方法(ELISA)檢測HBsAg,兩項中任何一項陽性均不得獻血。
4)防止醫源性傳播,嚴格實行一人一針一管,衛生用品及器械應遵照GB15982有關規定執行。
2.慢性HBsAg攜帶者的管理與隨訪,血液HBsAg陽性但無癥狀體征,各項肝功能正常,經半年隨訪無變化者為慢性HBsAg攜帶者。
1)慢性HBsAg攜帶者不能獻血,可以照常工作與學習。
2)注意個人衛生、經期衛生和行業衛生,所用剃須刀,修面用具,牙刷,盥洗用品等應單獨使用。
百濟藥師溫馨提醒:乙型肝炎在我國常年散發,感染人群基數很大,沒有明顯季節性,暴發流行的形勢也不常見,突然的暴發流行常見于血制品的污染、毒品使用人群,控制流行的首選方法是新生兒免疫接種,降低下一代感染率。